一看不得了。
书的内容虽简单,插图却丰富,很有吸引力,符合孩子们发展想象力。在他们最热情看书的时候,加上一两句忠君爱国的句子,会深丶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灵魂深处。
若天下读书人都读这样的书,还怕国家不富强,民族不振兴?
当时高兴地说:“好,这是一本好书,值得推广。”
有人支持,就有人反对,保皇党不希望清流党在皇上面前得宠,站出来提出不同的意见,称乡野草民编的书,粗鄙不堪,不值得关注。
若要给全国私塾选教材,必须请大儒认真编写,然后再全国推广,这样才符合当下需要。
皇帝拿不定主意,问左丞相何敬之,右丞相吕贤水持什么意见。
吕贤水是保皇派,当然要打击清流派,直接否决了这个决定。
何敬之提前收到了尹千秋的信,知道这本书是赵婴编的,内容他也看了,非常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
于是对皇帝说:“皇上看看这书的作者,是不是有几分熟悉?”
皇帝这才看作者,封面上赫然写着:赵婴著。
“赵婴?”皇帝若有所思,问群臣,“好熟悉的名字,在哪里曾经见过?”
何敬之赶忙回复:“皇上真是贵人多忘事。之前,赵婴发明活字印刷术,皇上赏他‘出版之星’的荣誉称号。几个月前,他考中宝丰县案首,引起科考波动,皇上封他为县案首。”
“他写的一首诗是这样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城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皇上怜惜百姓劳苦,免除宝丰县百姓的一年徭役和一年赋税。宝丰百姓无不感激涕零,跪在尘埃里高呼万岁,难道皇上忘了吗?”
经何敬之提醒,他想起来了,确有这一回事。也难怪他忘了,作为全国百姓的皇帝,日理万机,哪一件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赵婴的事早给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会儿才想起来。
他兴奋地说:“若是别人,朕还要再考虑考虑,若是赵婴,那就不用考虑了,他是正直的人,忠君爱国的人,传朕旨意:这三本书成为御定教材,全国推广,不得有误!”
礼部尚书乔一浮听到这话,非常高兴,何敬之也很高兴,不过他老谋深算,脸上却是古井无波,看不出内心的悲喜。
吕贤才则如死了爹娘似的,脸色十分难看,如吞死苍蝇,比杀了他还难受一万倍。
他想极力打压赵婴与何敬之,皇帝偏偏喜欢他们,信任他们,支持他们,奈何,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