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的赚一万六千两白银,最高的赚二万两白银,这还是一年的收入,以后年年如此,年年收获满满。
赵婴告诉三人,别总记着收钱,只进不出不是长久之计。要他们过年时进京一趟,找到负责采购书籍的礼部官员,送些炭敬或礼品。
关节打点通了,才有源源不断的财富进账。
这都是人情世故,缺不得。
三人小鸡啄米似点头,要赵婴放心,他们知道怎么办的。一定将这件事做成板上钉钉的事,决不允许煮熟的鸭丶子又飞了。?
赵婴告诫他们:“金玉满室,莫之能守。你们发财了,别人肯定眼红,会在背后搞你们,让你们赚钱也赚得不安心。”
“所以,你们必须稳住礼部官员,平时花点小钱,关键时刻才能帮你们说句公道话。”
三人忙不迭答应,一定的,不会让赵婴失望。
赵婴说:“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说不定哪一天,别的书商会抢走你们的生意。”
“他们如何抢走?”三个忐忑地齐声问。
赵婴说:“前几年,大家没意识到竞争,礼部还会从你们这里拿书。这些书出版后,满天下全是咱们的书,聪明人会将价格打下来,以更低的价格抢走你们的生意。”
“只要对方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价格还更低,你们自己说,礼部选择便宜的,还是高昂的?”
一下子,把三人唬得脸色发白。
扣除各种印刷成本,他们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若是有人打价格战,他们不占便宜,肯定会败下阵来。
赵婴想得好远啊!事情还没露出端倪,他便早早料到可能会出什么差错,这种思维之超前,之准确,远远不是聪明所能概括了。
而是对人心人性的精准把握。
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竞争,你死我活的斗争,天下至理啊!
三人便求赵婴支个招,绝不允许别人抢走这个赚钱的生意。
赵婴说:“有三个办法,上策是,主动将价格降下来,利润薄到对方无法竞争,自然也不会有人抢生意。中策是,打点好采购的官员关系,让他舍不得放弃你们。下策是,原地踏步,等着别人上门打脸。”
于是,三人又商量一阵子,决定先赚几年的钱。几年后,手里富裕了,再降价格,再打点好关系,确保这份生意永远握在自己手里。
赵婴见三人上路,非常欣慰地笑了,但愿这个生意三五年内没人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