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
“是啊。!d,a′k!a~i\t?a~.\c-o?m¨”
江凯平深有感触。
修复竞赛赛后的评判环节里,有一环是选手互相查验修复结果,一是确定比赛的绝对公平性,防止评委和选手有隐姓关系,错判漏判不合格的修复细节。
二是保证比赛的公平性,修复师也是有流派的,水平高并不意味着评判也会绝对合理,因此评委有时候也要尊重选手的意见,以防不同流派的评判标准不同,导致评判不客观不全面的情况出现。
陈子菁在这方面就比较不同了,她精通全部流派。
所以并不怕任何人查。
这还得益于外公对她的严格培养,她当时还不懂事因为这个跟外公闹过,但现在看来不仅省心省事还好处多多。
不然指不定唐乐允就会在这上面做手脚,特意找很多其他流派不为人所熟知的规则来限制她,让她毫无准备的上当。
当年外公说一技傍身,袖里吞金,多学几项,吃遍天下。
现在看来真是如此。
“子菁说的没错,我很认同,但我也想说击垮他的不只是贪婪,还有你的修复水准。+w`d?s,c¢w¨.·n¢e_t^”回想起那时的场景江凯平整张脸便都皱到了一起:“真的……太变态了。”
“我作为特邀嘉宾观赛过不少文物修复类赛事,有些还是世界级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被誉为技术界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但即便是这里面的文物修复师,都在某些方面与你相差甚远。”
“就像贴命纸那一步。”
“你整张就那么盖上去了,还贴的严丝合缝平平整整。”江凯平半震惊半苦涩的笑着,声音都有点干涩:“说实话,手机贴膜都没你速度快。”
“所以面对你这样的对手,谁能心态不崩?”
这就像比穿搭遇到了Ladygaga,比时尚撞上老佛爷,你总觉得自己认知内的某些观念和技术,就已经是现阶段的天花板了,可这些绝对天才们的灵光一闪,往往就能让你输的一败涂地。
就像孙德阳自己说的,在陈子菁面前,他那四十年的勤学苦练就像一场儿戏一样。
“确实。”难得的是骄傲如许靳南这种存在,都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当然子菁说的理由肯定还是要占大多数,如果他不是心术不正,想着用巧取豪夺的办法抢夺字画,但凡遵守点规矩可能他就发现破绽了。?微?[}趣^小$说£ >>更?;±新^最¤1£快¥?”
说到最后江凯平语气迟疑了一瞬。
因为他还是不确定陈子菁这以假乱真的手法,那老家伙能否真的辨别出来,反正以他三十年古董发烧友的友龄,外加阅遍上万文物的阅历来看,是半点没看出来。
因此他支支吾吾的补充道:“当然事无绝对,反正我是辨别不出真假。”
“我也是……”许靳南这次又附和道,而且神情极其真诚。
这让陈子菁实在没忍住投去目光,他这么骄傲的人也会赞美别人?她不禁在心里吐槽道。
许靳南似是看穿她心中所想,面无表情道:“我不是不会夸赞,只是值得我夸赞的人和事少。”
陈子菁转念一想。
也是。
对于他这种妖孽变态来说,的确没什么人能值得他多看一眼的。
13岁入选国际数学、物理双料奥林匹克华国国家队,两届均获满分金牌,15岁,被京华大学破格录取,据传他曾在入学前尝试做了当年高考卷,最终得分728分,19岁接手许氏下属分公司鼎清集团,短短三年间便将这家普通国企运营到挂牌上市。
目前已助许家多家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还为主公司许氏开展多项业务,并均托举到世界一流水准,一些项目甚至能达到世界前列乃至位列第一。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事是值得他多看一眼的。
顺带一提。
他之所以会在澜海当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教授,是因为在数字文创及各项历史类商品爆火前(譬如:汉服,发簪,飞鱼服等……)他便提早预知了这一商机,为了让许家也能在这领域分上一杯羹,他便以理科生的身份自学了半年历史,并拿下了各项资格证。
最后因为所有事都能看到尽头,但由于历史需要在考证的过程中不断更正,让他一眼望不到头,因而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出于这个,他便在已有诸多身份光环加持的情况下,执意来澜海做了个史学系教授。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