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瑶的母亲牟子悟数年前调至西南某高校担任副校长,唯有寒暑假方可回江州小住。+p?i?n_g+f,a¢n¢b_o~o.k!.~c_o^m,大学扩招之后,其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稍有不慎便有被“吞并”之虞。为求站稳脚跟,诸多高校纷纷增设学科。近年来,生物科学专业颇受青睐,身为学科带头人的她,亦是终日奔波于各地。
自从上次秦江的父母提出请媒婆上门提亲之后,王璐瑶的内心便泛起了涟漪,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犹豫之后,王璐瑶最终还是决定将她和秦江的恋情告诉妈妈。妈妈的反应让她有些意外。妈妈并没有像她想象中那样惊讶或反对,反而对秦江的身份表现出了一定的兴趣。尤其是当她听说秦江是一位转业军人时,妈妈的态度明显变得更加积极了。
牟教授对军人一直有着特殊的好感,她认为军人通常都有着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所以,虽未谋面,对他的内心印象还是相当不错的。
不过,当牟教授进一步了解到秦江的职业发展情况时,她的惊讶于秦江在年仅 34 岁的时候就已经当上了代理县长,便开始对秦江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她觉得一个如此年轻的人能够取得这样的职位,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原因。\2.c¢y,x~s?w-.?n¨e-t/她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自己的丈夫王云松,会不会是他在背后支持的结果呢?
为了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牟教授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回一趟江州,亲自见见这位传说中的准女婿。她有些迫切地想验证一下,这个在王云松眼中无比优秀的年轻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出色。
当王璐瑶和她妈妈牟教授出现在秦江的眼前时,秦江这才惊讶地发现,王璐瑶是完全继承了母亲的基因,除了年龄外,两人的相似度极高,从脸型、身材到神态,真的太相像了。不过由于职业的关系,母女俩的性格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妈妈是知名教授,温文尔雅、知性内敛,颇有大家风范。
秦江礼貌地迎上前,微笑着打招呼:“阿姨,您好,我是秦江,没能去接您,请您原谅。”牟教授上下打量着秦江,温和地说:“小秦,我这一路上都在听璐瑶夸你呢,快坐吧,璐瑶说你一大早从吴岭赶过来的,你也辛苦了。”
交谈中,牟教授有意无意地询问秦江工作上的事,秦江的回答谦虚却不乏自信,条理清晰地讲述着自己在工作中的经历和感受,牟教授频频点头,饶有兴趣地聆听着。这些年她也经常往基层去做调研,尤其是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滞后有很多感悟,针对这个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难题,她想听听秦江的见解。¢0·0*小+说\网` ¢更¨新?最+全+
王璐瑶一看,赶紧出来阻拦。“我说老妈,你这可有点强人所难了吧?人家是代县长又不是教育局长,这个问题是你们这些教授和教育家们该考虑的问题吧!”
“璐瑶,你这属于拉偏架啊,这一点我得纠正你一下,作为一级政府的负责人,不仅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更要关注教育民生大计,发展教育事业也是一名县长的重要工作哦!”王云松笑着给牟教授帮腔。
“呃,我说省长大人,你说我在拉偏架,那你又在干啥呀?比我拉得还要偏!”王璐瑶佯装气鼓鼓地说道。一屋子人都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来。
“我说,你们这一家子捡到宝了啊?笑得这么开心!”省委庞书记就在后面一栋小楼,刚刚从窗户里看到王璐瑶和她妈已经回来了,于是便换了身衣服径自走了过来。
王云松向秦江作了介绍后,见秦江一直笔直地站着,庞书记便笑着招呼他坐下聊。了解了牟教授刚刚向秦江提出的问题后,他也来了兴致,鼓励秦江说说心里话。
秦江陷入了短暂的思考,由于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当年学校破败的教室、匮乏的教学设备,以及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但是,由于很多老师相对缺乏专业的教学水准和资源,有的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或是羞于说,英语口语普遍不流畅、不达标,计算机网络教育更是严重缺乏,教学质量的确很难保障。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城市里设施完备的学校,先进的多媒体教室、丰富的课外书籍和优秀的师资力量,经济发达地区这些软硬件条件更是极大丰富。想到这,他一脸严肃地说道: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我清晰地记得小学一年级黑板上方的标语写的是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同样适合于21世纪的今天,我也看到很多政府那一排排红色的宣传口号: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从执政角度来看,不足的才会下大力气去宣传、去改变,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