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一直保持这份自由。
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这三兄弟做水寇自在惯了。他们觉得,在梁山之上能大口喝酒、大块吃肉,过上逍遥快活的日子。招安会让他们失去这份快乐,所以他们坚决反对。
雷横,无处投奔才上了梁山。若有其他出路,他也不会当匪。不过文中未明确表明他反对招安的态度,但从他的经历来看,他可能对招安并不积极支持,毕竟他上梁山只是为了有个容身之所,对朝廷并无太多感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江逾明此次辽东之行,有着诸多重要的目的与任务。而劝降花荣,便是其中之一。
当江逾明来到那阴暗潮湿的牢狱之中,见到了花荣。此时的花荣,去甲胄穿囚衣,往日的英武之气早已消失殆尽。他面容憔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与绝望。
就在这时,宋江进入了监牢。他看到花荣的模样,心中一阵痛楚,不禁痛哭起来:“兄弟,都是我不好,连累了你啊。”
花荣看到宋江,心中也是五味杂陈。他强忍着泪水说道:“宋押司,此事与你无关,是我自己命不好。”
宋江一边哭一边埋怨自己:“兄弟,你为了我,才落得如此下场。我心中实在过意不去啊。”
花荣心中本就对宋江有着深厚的情谊,此时看到宋江如此自责,心中对他的信任又多了几分。
宋江见时机成熟,便告知了花荣来意:“兄弟,如今朝廷有意招安,只要我们归顺朝廷,便能重新做回良民,也能为朝廷效力,光宗耀祖啊。”
花荣心中本就有些动摇,听到宋江的话,心中更是犹豫不决。他想到自己如今在梁山上的处境,又想到若能招安,或许真的能有一个好的未来。
宋江接着说道:“兄弟,你我兄弟情深,我岂会害你。招安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出路啊。”
花荣最终点了点头,应下了招安之事:“宋押司,我听你的便是。”
江逾明在一旁看着这一切,心中对梁山好汉的认识又深了几分。他觉得,在梁山好汉的眼中,提拔和信重自己的朝廷官员便是忠臣,而与自己为难的便是奸臣。他们真正的是非善恶,似乎并不被他们放在心上。
江逾明此次辽东之行,还有着一个重要的计划,那就是建水师。他深知,登州水师废弛不堪,规模窘迫,根本无法满足未来的战争需求。他计划在登州大建水师,为朝廷培养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
江逾明从登州出发,渡海前往辽东。一路上,禁军护送,他们向着会宁城进发。然而,这一路并不平坦,乱兵、战乱不断,他们多次遭遇血战。
当他们踏上辽东的土地,眼前的景象让他们触目惊心。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江逾明心中明白,这里正经历着一场残酷的战争。
在与辽等国的对决中,宋朝的步兵处于明显的劣势。江逾明看着战场上的局势,心中感到一阵不妙。他深知,若不改变现状,宋朝在这场战争中必将陷入困境。
他们一路前行,不断地与敌人交锋。每一次战斗,都充满了危险与挑战。江逾明身先士卒,指挥着军队与敌人浴血奋战。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为朝廷赢得这场战争。
终于,江逾明作为使者,来到了会宁城。在这里,他见到了阿骨打。阿骨打,这位天生的王者,身上散发着一种强大的气场。他的眼神犀利而深邃,仿佛能看穿一切。
江逾明心中明白,阿骨打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人物。虽然几年后他会病逝,金军内部也会陷入内斗,但此时的他,却是金国的核心与灵魂。
江逾明与阿骨打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他们商定了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京析津府的计划。辽亡后,宋将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当江逾明拿着和约书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觉得自己就像李鸿章一样,在签订这份盟约。但在宋朝,签订卖国条约似乎是常事。他知道,这份盟约一旦签订,将会对宋朝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江逾明心中也明白,百姓因战争吃亏多,反对战争的声音此起彼伏。他希望这份盟约能带来和平,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但他也知道,这其中的风险与挑战,远非他所能想象。
在会宁城的这段时间里,江逾明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与阿骨打及其手下将领进行了多次交流,试图了解金国的战略意图与军事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