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种菜修枝
樗里疾原本看着那一束芍药就觉得够扎眼了,入宫的时候瑾瑜还专门把它交给小风,让她好好保管那束芍药,还说她回家要插到花瓶中放到卧室。/x~t,i¨a~n\l*a`i/.`c/o,m·未曾想到项秋还有更大的手笔,他和徐瑾瑜在宫中用完饭到家,一打开大门就看到硕大的八盆赤芍,整整齐齐的排列在道路两侧。张野解释道:“这些都是项秋今早送过来的,说是要给她瑾瑜阿姊一个惊喜。”徐瑾瑜不由得感叹:“果真是第一名花,果然好看,不愧为五月花神。”为何说是第一名花,因为此时牡丹还未从野外引入进行栽培,芍药在此时要是称第二,那没有花敢称第一,可以说是颇具盛名。宋郑郑樵《通志略》就曾介绍:“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所流咏也。”其中所说的三代,就是夏商周。唐代之后牡丹名声大噪,人们将牡丹和芍药这两种花并称为“花中二绝”,其中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历代文人骚客也写过不少写芍药的诗篇。比如唐代元稹就曾写过一篇《红芍药》:“芍药绽红绡,巴篱织青琐。繁丝蹙金蕊,高焰当炉火。翦刻彤云片,开张赤霞裹。烟轻琉璃叶,风亚珊瑚朵。”樗里疾看徐瑾瑜这么开心,也不好说什么,问道:“项秋从哪里弄这么多的芍药?”“大概是将我师傅药圃中的给挖过来了。”徐瑾瑜猜测道。“这芍药不仅花好看,根还可入药,白的叫金芍药,赤的叫木芍药,味苦,性平,无毒。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疗寒热疝气,止痛,利小便,益气。师傅家的药圃就种了芍药。”樗里疾往前走着,看到这院子里绿油油的菜,称赞道:“这菜畦打理的不错。#?咸t|?鱼£看?|书.o%网. }已&*?发?¨布¢a÷最?¨新D/章?节?#”张野恭敬地说道:“这里种的有庐、瓠、瓜、韭、谖草、蔓菁,还有几个菜畦空着,我想着等小姐回来看种些什么。”徐瑾瑜看见这些青菜,是比看到肉都开心。现在普通百姓吃菜还是野菜为主,种植为辅,品类也十分有限,虽然公子府上不缺青菜,甚至有专门的庄子和田地种菜养牲畜,但是在院子里自己种的感觉还是不一样。尤其是这长得一丛丛的韭菜,若是切碎打入几个鸡蛋,放到炙鱼的盘中,刷上一些猪油煎来定是极为好吃。想到这里她不仅口中生津,“那就再种些小蒜、姜、茴香、水芹菜这些,对了,马车上的东西你们都搬下来了么?有一辆马车上放的有花草,果树,还有我挖的几捆小蒜。”张野:“都在桃树到阴凉处了。”“咦,这桃子都长这么大了?”徐瑾瑜还挺惊讶。他们走的时候是三四月份,那时候桃花开的正旺,叶子也只是刚刚萌芽。这一个多月过去,叶子长得郁郁葱葱,桃子虽然还是青的,但是大小跟小孩子的拳头似得。樗里疾看了看那带着绒毛的桃子,说道:“大概再过一个月就成熟了,我府中也有几株桃树,据说每年都结桃子。”郯明此时从后院过来了,听他们在说桃树的事儿,说道:“小师傅,你这几株桃树的树枝长得比公子府中的旺,但这桃子结的好像没有公子院中的多。”徐瑾瑜听郯明这么一说,往后退了几步,抱着手臂,手摩挲着下巴打量着这几株桃树,仔细一看还真如郯明说的那样,枝条旺盛桃子少,临走时桃花正开看着不明显,如今树叶都长出来问题就凸显了。\2.c¢y,x~s?w-.?n¨e-t/“公子府上的桃树是不是每年都会修剪?”她问。樗里疾扯着桃树的枝条说道:“应该是,似乎都是在冬天或者是春天会剪枝条,我常年在军中,也不是特别清楚。”徐瑾瑜点头,“那就是了,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果树每年也需修枝控旺,这样才能让果子结的更好。”樗里疾虽不太精通农务,但是这个理儿还是能想通的,“就是说这些枝条把根系的水肥都抢走了,然后桃子就少。”徐瑾瑜补充道:“还有阳光和通风问题,比如这几株桃树枝条密密麻麻,中间密不透风,下边缺乏阳光,枝条打架纠缠在一起肯定是影响桃子的生长的。” 这些还是爷爷原来教她的,另外她还会背一些修剪果树的傻瓜公式,就是自己没上过手实践过。郯明这次很有眼力见,“小师傅,你的意思是这桃树欠修理是吧?那我去给你拿锯子?”她本来就有些心痒痒想动手,郯明这么一说,更是给她添了把火,“行,你去拿一把小锯子,再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