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宋朝的脊梁 > 第18章 端午忌(二)

第18章 端午忌(二)

的尴尬气氛,也让观众们眼前一亮。

陈太初静静地立在糖人摊前,看着老匠人熟练地吹出一个赤链蛇糖人。糖蛇的信子颤巍巍地指着对面酒肆。陈太初抬眼望去,只见童贯的侄儿正搂着歌姬,大口灌着雄黄酒。酒坛上贴着“玉冰烧”的签子,在灯光下却泛着诡异的蓝光。

汴京樊楼灯火辉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余韵。玉漱斋内,布置得典雅精致,雕梁画栋间透着一股古朴的气息。赵明诚夫妇带着赵明玉,早早地便在此等候陈太初赴会。

不多时,陈太初踏入斋内。众人见他来了,纷纷起身相迎。一番寒暄后,分主宾落座。

赵明诚神色中透着几分感慨,率先开口道:“元晦,昨日消息传来,我的去处已经定下,将知大名府,这几天便要出发了。此去责任重大,元晦可有什么见解,还望不吝赐教。”

陈太初听闻,微微点头,神情严肃地说道:“赵兄谬赞了。大名府地处要冲,关乎边境安危,此去责任确实重大。如今边境局势复杂,还望你能与节度一同,多多整饬军备,切不可有丝毫糊弄。边境大事,绝非儿戏,容不得半点马虎。”

说到此处,陈太初稍作停顿,目光坚定地看着赵明诚,接着说道:“如果有可能,你可留意一个叫岳飞的人。听闻此人武艺高强,心怀报国之志。若能寻得,可介绍他前来东京找我。日后,此人或许将成为你的一大倚仗,于边境战事,或有大用。”

赵明诚闻言,心中一凛,深知陈太初所言绝非儿戏,当下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元晦放心,我定会留意。只是这岳飞,不知是何来历,竟能得元晦如此看重?”

李清照在一旁也露出好奇之色,轻声问道:“陈公子,这岳飞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否说来让我们也知晓一二?”

赵明玉则静静地坐在一旁,美目流转,专注地听着他们的对话,对陈太初提及的岳飞也充满了好奇。

陈太初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缓缓说道:“我也是偶然听闻岳飞之事。他自幼习武,弓马娴熟,一杆长枪使得出神入化,年纪轻轻便在当地颇有名气。更难得的是,他心怀家国,对兵法韬略钻研颇深,常以恢复山河为己任。如今边境多事之秋,正需要这样的人才。赵兄此去大名府,若能得他相助,一来可增强军备实力,二来也为朝廷储备栋梁。”

赵明诚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听元晦所言,这岳飞确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大名府地域广阔,要寻得此人,恐怕并非易事。但我定会多方打听,若真能找到,定不负元晦所托。”

李清照微微颔首,目光中透着忧虑,说道:“如今朝堂局势复杂,边境又不安宁。赵郎此去,既要整饬军备,又要寻访人才,着实不易。还望赵郎事事小心,多加留意。”

赵明玉轻轻咬着嘴唇,眼中满是担忧之色,看向赵明诚说道:“兄长,此去大名府,路途遥远,你一定要保重身体。若有难处,可书信告知家中。”

赵明诚看着众人关怀的目光,心中暖意涌动,笑着说道:“你们放心,我自会小心行事。此次前去,定不辱使命。只是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与大家相聚。”说罢,他不禁微微叹了口气。

陈太初拍了拍赵明诚的肩膀,说道:“赵兄不必伤感,待你在大名府安定下来,日后自有相聚之时。况且如今通讯虽不便,但书信往来也可互通消息。”

此时,樊楼外传来夜市的喧嚣声,灯火透过窗户纸,在室内洒下斑驳的光影。就在众人在这温馨而略显凝重的氛围中,又聊起了一些关于大名府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前的局势时,一阵悠扬的歌声隐隐传来。陈太初微微一怔,这歌声所唱的,竟是他抄录陆放翁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陈太初心中猛地一惊,脸上却强自镇定。他万没想到,自己随手抄录的词,竟在此处被人传唱。

李清照不禁轻轻皱眉,对众人说道:“这词倒是新奇,将梅花的孤寂与坚韧刻画得入木三分。只是不知是哪位才人所作。”

赵明诚也侧耳倾听,点头道:“确实好词,既有梅花的神韵,又似借梅自喻,抒发心中感慨。元晦,你对此词有何见解?”

陈太初定了定神,说道:“此词意境深远,以梅花自比,道尽了世间多少孤独坚守之人的心境。在这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如这断桥边的梅花,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品格与志向。”

赵明玉美目流转,轻声说道:“陈公子说得真好。这词中的梅花,不惧风雨,独自绽放,实在令人敬佩。想必作词之人,也是个有气节的君子。”

李清照目光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