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宋朝的脊梁 > 第五十六章 糖引

第五十六章 糖引

到了初五,太子印房会按照竞标结果和配额,发放空头引票,并盖上骑缝章,以保证引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商户们拿到空头引票后,自行填写货物的种类、数量,然后返回总号进行核验存档,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初十,分号会按照引票信息,向指定仓库押运现货,至此,引票正式激活,一场商业交易便正式拉开帷幕。

陈太初在北京钱号后院建起了独特的 “双闸制”,以更好地管理与契丹商人的交易。

外闸处,契丹商人耶律阿古递上羊皮,柜员会用契丹文书写引票:“今收到上等貂皮二十张,折糖引叁张”。

这一环节不仅方便了契丹商人,也体现了对不同文化和交易习惯的尊重。

内闸则更为关键,三掌柜带领辽商穿过三道铁门,在凭引兑货的关键时刻,会突然举起琉璃镜,“客官请看!”

随着琉璃镜的举起,引票暗纹浮现出 “甲辰辽” 字样,这便是专供辽国的特制引。

这种设计既保证了交易的正常进行,又能对特殊交易进行精准管理。

在跨区运作方面,也有着精心的安排。

南京布商若持 “绸引” 到达大名号,可以兑换等值的糖引,但需要扣除 5% 的汇水,这一举措既促进了不同地区商品的流通,又合理地收取了服务费用。

辽商用糖引在洛阳号兑换布引时,除了正常的手续外,还需加验总号的 “过引文书”,确保交易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汴京茶商若想兑换北京的酒引,必须经过太子印房批准,获得 “飞钱帖”,严格的审批流程保证了整个商业体系的有序运转。

政和七年,钱号在商贸领域的发展,恰似一艘在波涛中奋进的巨轮,从起初的艰难坎坷,逐渐驶向广阔的商业海洋。

起初,钱号推行新的商业规则与业务时,遭遇了诸多波折。

各方商号对这种新兴的运营模式心存疑虑,毕竟长久以来,传统的商业习惯根深蒂固。

当铺那 “九出十三归” 的流氓高利贷模式,以及存钱还要收费的不合理行径,早已成为商业生态的一部分。

然而,钱号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试图打破这种陈旧且不公平的局面。

陈太初深知,要让钱号被广泛接受,必须用事实证明其好处与便利。

于是,他和赵桓精心策划,逐步引导大宗交易方体验钱号的优势。

他们首先在糖引、茶引等票引的发行上发力,联合各方商号共同推行。

通过简化交易流程,提高交易安全性,让商家们切实感受到了票引在大宗交易中的便捷。

以往,商人们进行大宗货物交易时,往往需要携带大量现银,不仅极为不便,还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

而如今,持有相应的票引,就如同持有了等值的货物,交易时只需在钱号完成交割手续,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随着票引的逐渐普及,钱号又适时推出了贷款业务。

与当铺的高利贷模式截然不同,钱号的贷款利率合理,真正为有资金需求的商家提供了帮助。

钱号秉持 “有需要的来贷款,没需要别贷款” 的原则,确保资金能够精准地流向真正有需求的商业活动中,避免了资金的浪费和滥用。

同时,钱号的存钱业务也颇具吸引力。

商家们发现,将多余的钱存入钱号,不仅不会被额外收费,存折上的钱还等同于糖引等所有引票,可以方便地用于各种交易。

而且,钱号提供的转账服务更是一大亮点。

双方只需在钱号内签字画押,即可完成转账操作。

为了确保转账的安全性,转账需本人到场。

对于那些因事务繁忙无法亲自到场的老板们,钱号也提供了巧妙的解决方案 —— 汇票(支票)。

当别人拿着汇票来钱号换钱时,钱号会依据客户预设的所有防伪手段进行严格确认,最后还会通过飞鸽传书等方式,向远处的客户核实信息,确保资金交易的绝对安全。

在钱号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商号开始认识到钱号的优势,纷纷选择与钱号合作。

各方商号逐渐联合起来,共同推动票引的发行与使用,大宗交易也越来越多地通过钱号进行。

钱号在商业领域的影响力日益扩大,逐渐成为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钱号的快速发展也引来了一些嫉妒和敌意。

一些传统当铺和守旧的商业势力,因自身利益受损,对钱号心生不满,试图寻找机会破坏钱号的声誉和运营。

这不,说来就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