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探矿人员又在德兰士瓦共和国境内的比勒陀利亚和瓦尔河之间的一个偏僻布尔人放牧场里,找到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威特沃特斯兰德金矿。,小-税-宅+ ~首¨发_
随后为了开采这座金矿,布尔人在这里建立了著名城市约翰内斯堡。来自金矿的丰厚利润和税收,一下子使布尔人控制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也引来英国南非殖民政府的垂涎。
在经贸问题、布尔人对英国人高额税收、英国人对布尔人金矿、钻石矿的垂涎等三大矛盾影响和作用下,为了能够打败英国在南非殖民政府,并将英国人的殖民势力从布尔人建立的国家赶出去,先后获得人民革命军和德国武器援助,并得到荷兰等西欧多国道义和行动上支持的德兰士瓦共和国,决定与奥兰治自由邦联合,利用英军在远东大败之机,先发制人地在英军援军到来之前,歼灭驻守南非的英军,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1899年4月5日,由于英国人并没有理会布尔人的最后通牒,布尔人决定对南非的英军开战。布尔人兵分三路,第一路由德兰士瓦共和国军队和奥兰治武装部队共同组成布尔人联军向东出击。布尔人联军总司令皮埃特·茹贝尔将军率领联军的主力,从东奥兰治翻越德拉肯斯山,进入英国人在纳塔尔的殖民地,进攻驻守在莱迪史密斯的纳塔尔地区的英军主力。′卡/卡¨暁¨税¨罔? +追¢罪^薪*蟑-劫-
第二路布尔人的部队由有“西德兰士瓦之狮”外号的德拉瑞将军率领,在4月9日进入英国控制的贝专纳兰境内,准备在这里切断英国人运输干线——西开普铁路,以达到阻隔了开普地区与罗得西亚间英军的彼此联系。
第三路布尔人的军队则是渡过奥兰治河南下,招募活跃在英属开普殖民地的小股布尔人武装,并在开普东北地区开展游击战,进而威胁英国运兵的东西开普铁路线。
至此,非洲南部的布尔人与南非的英军战争全面爆发,警报传遍了英属南非各地。
英国人在远东介入华夏内战大败的消息也传到了印度各地。一方面,由于之前台儿庄之战和威海卫之战,英军参战主力均是印度土兵部队,两场战役下来,印度土兵部队有近五万人被歼灭,要么被击毙要么被俘虏送往山西、山东各地矿区挖矿。
使得这些印度土兵的亲属在得知消息之后,纷纷要求英属印度殖民政府支付抚恤金或者帮忙赎回那些印度土兵。!d,a′k!a~i\t?a~.\c-o?m¨但是,此时英国人认为他们能够获得战争的胜利,表示这是战争结束之后,再考虑的问题,拒绝了印度土兵的要求。
另一方面,英国人对人口众多的印度,采取的是“分而治之”的政策,通过了承认印度各地封建王公的各种“特权”来获得他们的支持,进而统治整个印度,当然作为威慑这些土皇帝,英国常年在印度保持着高达34万的军队,其中有20万是由印度土兵组成。
这次为介入华夏内战,英国人不得不扩大在印度招募土兵的计划,新招募了10万印度土兵,使得印度土兵部队达到了30万,随着战事紧张,英国人先后从印度各地抽调走18万印度土兵部队以及5万英国白人军队,前往华夏战场,使得英国驻印度各地部队下降到21万。
在印度部分反英情绪比较激烈的邦,英国驻军出现了真空,加上这次被英国抽调走的印度土兵,主要的印度教教徒部队,这使得一些印度穆斯林地区失去制衡,印度西北部部分邦受到来自阿富汗穆斯林武装的影响,得知英军在华夏大败,趁着当地英军兵力空虚,于1899年4月中旬,先后发动了起义。
印度西北部的穆斯林起义,很快引发了引发了印度北部各邦的响应,各地起义军开始袭击驻印度各地的英军和封建王公部队,起义的火焰烧遍了整个印度的北方。
南非布尔人的进攻和印度北部各邦的起义,让英国政府感到雪上加霜,使得英国保守党政府首相罗伯特·盖斯科因·塞西尔不得不改变他的“光荣孤立”政策,拒绝了美国充当调停人,与中华共和国进行和谈的建议,开始就在相互承认各自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同俄国、法国就建立军事集团关系进行谈判,以促使两国尽快对中华共和国宣战,为自己实施强硬对华政策,提供支撑。
在英国人深度介入华夏内战之后,最为开心的应该是李鸿章和袁慰亭两人,他们感到机会来,迫不及待地加速自己的计划。
1899年3月11日晚,在黄海海战爆发当晚,李鸿章和袁慰亭便从各自渠道获知德国、英国人先后卷入了华夏内战了,两人当即召集了在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