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牛车到了镇上,赵夏竹背着背篓就去买买买了。*x/s~h·b-o?o!k/.\c?o-m′
今日不是赶集,赵夏竹直接去到卖肉的地方。
“赵姑娘,要买些什么?”卖肉的老板已经和赵家人熟识了。
虽然赵夏竹后面不常来,但他仍旧记得她。
“老板,给我一副猪大肠,一对猪腰,五斤排骨,五斤五花肉。”赵夏竹一口气报出自己要的东西。
“好咧!”老板高兴的按照赵夏竹的要求将东西称量出来。
等到老板把东西放进赵夏竹背篓,赵夏竹也给了银钱。
“老板,我拿两根骨头。”赵夏竹拿起两根骨头放进背篓里面。
“两根够不够,不够多拿点。”老板笑着问道。
这骨头要的人少,到了收摊的时候也是丢了。
“行,多谢老板啦!”赵夏竹想了想,又拿了两根骨头。
家里人多,多两根骨头炖出来味道也更好一些。
买完这些,赵夏竹又去到赶集摆摊的地方,想看看有没有人卖鸡鸭,今日不赶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卖。
到了地方,卖东西的人比较少。
吴婶正在摊前坐着,就见眼前一黑,她以为来客人了,连忙招呼起来:“想买点……夏竹,你怎么来了?”
见到来人是赵夏竹,吴婶笑得更加亲切。*3-y\e-w·u~./c_o-m¨
“吴婶,今日生意可好?”赵夏竹客套的问着。
“马马虎虎吧!”吴婶说道。
他们家在住在镇子,就靠这饼子养家糊口。
自从赵夏竹赶集来这里摆摊之后,他们家的生意也被带动了起来。
可是不赶集的时候,镇上人就少了不少,卖上一点饼子也就堪堪能够维持当日温饱。
因此平时都是吴婶守在这里,她家男人就去找些杂活挣点银钱。
“婶子,不妨多做点品类。”赵夏竹有心提醒道。
她对吴婶夫妻二人的人品还算认可,也大致了解过他们家的情况。
他们虽然住在镇上,但是日子却并不富裕,一家人靠着这个饼子摊生活。
只是他们饼子比较单一, 也没什么特点,只能说能果腹。
“你给婶子细细说说。”吴婶眼睛一亮,她知道赵夏竹是个有本事的,因此她也愿意听从她的建议。
赵夏竹现在脑子里就是葱油饼、酱香饼、鸡蛋饼……各种饼子在脑子里盘旋。
比较过后,她选择了葱油饼。
葱在这里算是常见之物,材料来源比较方便。墈书屋 庚新醉筷
但是她不知道别人的接受能力,也只让吴婶先做来试试。
然后赵夏竹就给吴婶说了葱油饼的做法。
吴婶听得认认真真,生怕错过了要点。
赵夏竹讲完之后,吴婶又问了几个没搞明白的问题,赵夏竹都一一解答了。
吴婶很是高兴,想着回家就弄点小葱来试试。
若是成功了,那这饼摊的生意就不愁了。
告别了吴婶,赵夏竹往前走去,就见一个年轻妇人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女娃娃坐在倒扣着的背篓上面。
妇人面前摆着两只绑着脚的鸭子,鸭子正伸着脖子在地上啄食。
“嫂子,你这鸭子怎么卖?”赵夏竹走过去问道。
见到有人问鸭子,妇人抬起头来,赶忙说道:“鸭子二百六十文一只。”
赵夏竹看着鸭子,想着上辈子亲亲奶奶烧的鸭子,很是怀念。
妇人不知道赵夏竹想法,只当她在犹豫,她不想错过这个买主。
女儿昨夜病了,家里公婆不喜女儿,不想把银钱用在女儿身上,就说家里没钱,只让女儿在家里好生休息。
她无奈,只好向孩子爹求助,可是孩子爹生性软弱,去找公婆要银子,不但一分钱都没要到,还被公婆骂了一顿。
她急啊,哪有生病自己好的。
他们不管,她就一早就抓了两只鸭子背着来到这里来卖掉,希望能换点银钱给孩子看病。
“姑娘你放心,这鸭子是没有吃过早食的。”妇人解释道。
有的人卖鸡鸭是会给鸡鸭吃饱,这样鸡鸭的重量自然也能更重一点,重量上去了,银钱自然也就上去了。
赵夏竹蹲下摸摸鸭子的嗦囊,果真空空的,没有东西。
“两只我都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