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阵线开始发生变化,左侧边缓慢突出,一股洪流喷涌而出,千军万马从边上拐入战场中央。·s^o¢e.o\.?n^e^t/两红旗本是一家,镶红旗与正红旗的甲胄,看着区别就只是一道白边,远远看去很难分辨出来。皇太极一开始也被
皇太极的使者日夜兼程,穿越辽东密林,最终抵达东江镇。毛文龙接见了使者,听闻皇太极提出的联合夹击北京的计划后,沉思良久。他虽为明将,但长期驻守东江,朝廷对其支援甚少,心中早已积怨。如今建奴主动示好,若能借机壮大自身势力,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大汗之意,我已知晓。”毛文龙缓缓开口,“然我东江镇虽有数万兵马,却多为水师,若要陆战,需时日准备。”
“毛将军无需急于出兵。”使者拱手道,“只需拖延明军援军,待我军攻破京城,辽东自可归将军所有。”
毛文龙微微一笑,未置可否,只是命人将使者安置,并未立即答复。他心中已有盘算,决定先观望局势,再作打算。
与此同时,北京城内,朱由检正焦急等待各地援军的消息。朱燮元每日亲自巡视各门布防,孙承宗则日夜研究敌情,试图找出建奴下一步动向。周竹宜与孙传庭率军轮番驻守城门,士兵们虽疲惫不堪,但士气尚存。
三日后,宣府、大同、蓟州等地援军陆续抵达,共计两万余人。朱由检亲自接见各路将领,鼓舞士气,并下令加强京城外围防御。然而,就在援军抵达的当夜,一封密报送至宫中??东江镇毛文龙已与建奴暗中联络,极有可能倒戈。
朱由检看完密报,脸色铁青,手中密信几乎被捏碎。他深知毛文龙若真倒戈,不仅辽东局势危急,更将切断明军北面援军的通道,京城将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毛文龙竟敢通敌!”朱由检怒火中烧,立即召集朱燮元与孙承宗商议对策。
“陛下,此事尚无确凿证据,贸然处置恐生变故。”孙承宗劝道,“不如先派人前往东江镇,暗中调查。”
“不可拖延!”朱由检咬牙道,“若毛文龙真有异心,必须立刻断其退路。传朕旨意,命辽东总兵黄龙即刻出兵,监视东江镇动向,若其有异动,格杀勿论!”
“遵旨。”朱燮元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皇太极在军营中接到使者回报,得知毛文龙尚未明确表态,心中略感不安。/天′禧·小-说!网- -更*新¢最`全\他深知若毛文龙迟疑不决,恐会错失战机,于是决定再次发动进攻,逼迫明军主力集中于京城,迫使毛文龙做出选择。
翌日清晨,皇太极亲率四万骑兵,兵分两路,一路佯攻德胜门,另一路则由阿济格率领,秘密绕行,直扑西直门。他判断,明军刚接收援军,布防尚未稳固,若能攻破西直门,便可长驱直入,直逼皇宫。
战斗在黎明时分爆发。德胜门方向,建奴骑兵猛攻不止,明军依托城墙顽强抵抗,炮火轰鸣,箭雨如织。周竹宜亲临城头,指挥作战,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
而西直门方向,阿济格率军突袭,李成栋虽奋力抵抗,但敌军数量众多,攻势猛烈。明军虽依托城墙防守,但兵力不足,战况危急。
“快!快调援军!”李成栋焦急地向城内求援。
朱由检得知西直门告急,立即下令:“命周竹宜率骑兵五千,火速驰援西直门!同时,命孙传庭率车阵前往支援!”
“陛下,周总兵刚在德胜门奋战,骑兵疲惫,是否暂缓?”孙承宗再次劝道。
“来不及了!”朱由检怒道,“若西直门失守,敌军便可直逼皇宫,朕宁死不降!”
周竹宜接到旨意后,立刻整军出发。他深知此战关系京城存亡,不敢有丝毫懈怠。骑兵们虽疲惫不堪,但听闻敌军来袭,皆咬牙坚持,强行军赶往西直门。
两军在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建奴骑兵如狼似虎,疯狂冲击明军防线。李成栋率军死守城门,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周竹宜率军赶到后,立刻加入战斗,与敌军展开混战。
战斗持续整整一日,双方伤亡惨重。明军虽兵力处于劣势,但凭借坚固的城防与高昂的士气,最终击退敌军,守住了西直门。
皇太极见久攻不下,只得再度撤军。他望着满地尸首,心中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