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明军依托城墙顽强抵抗,炮火轰鸣,箭雨如织。周竹宜亲临城头,指挥作战,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
而西直门方向,阿济格率军突袭,李成栋虽奋力抵抗,但敌军数量众多,攻势猛烈。明军虽依托城墙防守,但兵力不足,战况危急。
“快!快调援军!”李成栋焦急地向城内求援。
朱由检得知西直门告急,立即下令:“命周竹宜率骑兵五千,火速驰援西直门!同时,命孙传庭率车阵前往支援!”
“陛下,周总兵刚在德胜门奋战,骑兵疲惫,是否暂缓?”孙承宗再次劝道。
“来不及了!”朱由检怒道,“若西直门失守,敌军便可直逼皇宫,朕宁死不降!”
周竹宜接到旨意后,立刻整军出发。他深知此战关系京城存亡,不敢有丝毫懈怠。骑兵们虽疲惫不堪,但听闻敌军来袭,皆咬牙坚持,强行军赶往西直门。
两军在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建奴骑兵如狼似虎,疯狂冲击明军防线。李成栋率军死守城门,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周竹宜率军赶到后,立刻加入战斗,与敌军展开混战。
战斗持续整整一日,双方伤亡惨重。明军虽兵力处于劣势,但凭借坚固的城防与高昂的士气,最终击退敌军,守住了西直门。
皇太极见久攻不下,只得再度撤军。他望着满地尸首,心中怒火中烧,却又无可奈何。此战虽未攻破西直门,但建奴骑兵已深入京城外围,对明军造成极大震慑。
朱由检得知西直门之战后,亲自前往慰劳将士,表彰李成栋、周竹宜等人功绩。他站在城头,望着远方的敌军营地,心中隐隐不安。
“建奴虽退,然其主力未损,若其再度来攻,京城恐难抵挡。”朱由检低声说道。
朱燮元上前禀报:“陛下,臣已命各地援军火速赶来,预计三日内便可抵达。届时,我军兵力充足,可与建奴一战。”
“好。”朱由检点头,“传朕旨意,命各地援军务必按时抵达,不得延误。”
然而,朱由检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酝酿。皇太极在撤军途中,已秘密派遣使者前往辽东,与努尔哈赤旧部联络,试图联合东江镇的毛文龙,共同夹击明军。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关于是否与建奴议和的争论愈演愈烈。部分大臣主张议和,以保京城安全,而另一部分大臣则坚决反对,认为议和只会助长敌军气焰。
朱由检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心中压力巨大。他深知,若不能尽快击退建奴,大明将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夜深人静,朱由检独自一人站在御花园中,抬头仰望星空,心中默念:“天佑大明,愿将士们平安归来。”
就在此时,一名内侍匆匆赶来,低声禀报:“陛下,辽东急报??毛文龙已起兵,正率军南下,目标直指山海关!”
朱由检闻言,如遭雷击,脸色瞬间苍白。他紧紧握住手中密信,心中一片混乱。
“毛文龙果然反了”他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与绝望。
北京城,风雨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