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至少可以誊写出数十本,甚至上百本,文和兄觉得,这求学还难不难了?”
“......”
“你还有快速誊写之法?”
贾诩更加震惊了。
李安笑着道:
“我将其称之为活字印刷术。”
“将事先雕刻好的字块,按照需要印刷的书籍排列好,然后涂抹上特制的墨汁,将其加热之后,将纸张印在上面,如此是不是就能够快速的得到一张誊写好的书卷了呢?”
“这个方法,在文和兄看来,需要多久呢?”
“.......”
贾诩嘴巴微张,现在的他己经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
李安说的这些东西,实在是太新颖了。
新颖到在此之前,他甚至都没有敢去想象过。
这一次
贾诩没有再去回答李安的问题,而是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良久,贾诩这才道:
“可是,书籍太多,是不是也会意味着让这些典籍的价值降低了呢?”
“读书人的地位同样会受到影响。”
“若是让寻常百姓都受到了教化,久而久之,是否也会影响江山社稷呢?”
贾诩能够问出这个问题,李安并不觉得奇怪,而且甚至觉得理所应当。
因为贾诩是这个年代的人,哪怕他思维并不死板,但却也架不住早己经经过了公卿贵族阶段几百年的天地君亲师的思想洗脑。
典籍、知识、往往都是要控制在少部分人的手中,甚至是需要控制在君王的手中,如此才能让天下安定,西海一统。
毕竟
有些读书人书一旦读得多了,就该产生一些君王不想让他们产生的想法了。
李安略带深意的看了贾诩一眼,若非之前跟曹操也谈论过这个问题,李安可能还会觉得可以通过自己的只言片语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然而现在
李安可没打算跟贾诩争辩什么,因为就算争辩了,也没用。
思想的固化,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有些东西是潜移默化存在的,李安不可能傻痴痴的自以为能够通过他这只言片语,就破掉权贵朝廷西百年来苦心经营的思想。
他现在能做的,无非就是利用这乱世的机会,将一些这个年代的人可以接受的东西弄出来。
然后潜移默化的植入到周围人的心里,逐步通过实践,通过成果来发展更多的同行者。
或许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五十年后,待一切条件成熟,在这片华夏的土地上,也会爆发出一场像欧洲一样的文艺复兴运动。
不过它可能是五十年,二十年,甚至是十年后,但不可能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