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洛与李贤用过午饭,眼见李贤又要投身忙碌的治水事务,清洛心中虽有不舍,却也深知治水之事关乎民生,刻不容缓,实不能因自己而耽误了他。\优`品.小\说′网. ?首.发*加之初来江南,对这方水土的美景满怀憧憬,不愿错过,于是便带着玉珠、武艺和风影,告辞离去。
四人沿着下山的路缓缓而行。这山路一侧,是陡峭的山壁,岩石嶙峋,似是岁月镌刻的痕迹。山壁上偶有几株顽强的青松,从石缝中探出身子,枝叶虽不繁茂,却透着一股坚韧的生机,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众人诉说着这山林的故事。另一侧,则是葱郁的山林,树木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陆离的光影,恰似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铺展在众人脚下。地上铺满了厚厚的落叶,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轻柔乐章。
一路上,众人谈论起水患治理之法,兴致颇高。玉珠柳眉微蹙,率先开口道:“我瞧着用火药炸开山间一角,虽当下看似能让水流疏散,却恐非长久之计,难保日后不会再生祸患。”
清洛微微点头,神色认真,目光望向远方,缓缓说道:“玉珠所言,亦有几分道理。-2/s¢z/w`./c+o-m′自古治水,便有诸多策论。大禹治水,以疏导为要,引洪水入江河湖海,使其归位,方得天下太平。然这疏导之法,需依地势、察水情,绝非易事。如当下这水患,炸开山壁仅是第一步,后续还需规划水道、加固堤坝,使水流循规蹈矩,方能长治久安。”
武艺在旁,手抚下巴,思索片刻后说道:“小姐所言极是。堤坝坚固与否,关乎治水成败。不仅要以巨石为基,更需以糯米浆等物加固,如此方能抵御洪水冲击。”
风影亦接口道:“不错,且需广植树木于两岸及山上。树木根系可固土,防止山体滑坡,亦能涵养水源,调节水量,使水流不致大起大落。”
众人边走边谈,各抒己见,不知不觉便来到了山脚。
刚至山脚,众人便瞧见一条小路上,熙熙攘攘走着许多人,皆手提盒子,拿着香火,神色虔诚。玉珠生性好奇,见状忙快步走上前,拦住一位面容和善的老婆婆,福了一福,笑问道:“婆婆,您好,请问您拿着这般香火,可是要去寺庙?”
那老婆婆微微一愣,上下打量玉珠一番,嗔道:“废话,我拿着香火不去寺庙烧香,难道还能做别的不成?”
清洛见此情形,赶忙款步上前,盈盈一笑,温婉说道:“婆婆莫怪,我们瞧见这么多人都拿着香火前去,心想那寺庙定是极灵验的,故而好奇询问。`比.奇~中^文*网/ \追\最/新\章?节_”
老婆婆神色稍缓,点头说道:“那是自然。你们往那边看。”说着,伸手朝着对面山中指去。
清洛顺着老婆婆所指方向望去,果见对面山峦之间,隐隐有一座寺庙,红墙青瓦,在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古朴庄重。
老婆婆又接着说道:“这便是清泉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寺里的菩萨很是灵验,但凡前去拜佛烧香的人,回来后都说心愿达成。故而,每日前来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清洛听得入神,美目流转,指着那些香客,好奇问道:“婆婆,这山如此高峻,不知如何才能上去?”
老婆婆看了看清洛,笑道:“一看你们便是外乡来的。清泉寺虽地处高处,但只要心诚,自然能到。再说了,这寺庙虽高,道路却平坦宽敞,皆是我们清泉县的百姓出钱出力维护的,只为能让更多人顺利上山,向菩萨祈福。”说罢,老婆婆一脸自豪,整理了下手中的香火,便告辞离去。
留下清洛等人在原地,望着那通往清泉寺的小路,心中各有所思。玉珠眼中满是向往,说道:“小姐,既然这清泉寺如此灵验,咱们也去拜拜吧,说不定能保佑殿下治水顺利。”
清洛微微点头,目光仍停留在那寺庙之上,心中暗自思忖:这江南之地,不仅山水秀丽,风土人情亦是如此独特。一座寺庙,竟能凝聚起一方百姓的信仰与心血。且去寺中一探究竟,也算不虚此行。
于是,清洛等人顺着小路,随着香客的人流,缓缓朝着清泉寺走去。一路上,香客们或低声交谈,或默默祈祷,神色皆极为虔诚。路旁野花烂漫,五彩斑斓,似在为众人指引着通往寺庙的道路。清风拂过,送来阵阵花香,与那袅袅的香火气息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祥和而神秘的氛围。
不多时,众人来到一处山坳,只见此处有一泓清泉,泉水清澈见底,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