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少,难以应对。
为了帮助村民改善生活,清洛此前已巧妙利用当地的资源,特意聘请了经验丰富的养蚕师傅,来教授村民们养蚕的知识。此刻,在一间宽敞的房舍里,坐满了神情专注的村民。养蚕师傅站在前方,手中拿着桑叶,认真地讲解道:“这养蚕啊,第一步便是选种。大家瞧这蚕种,需挑选颗粒饱满、色泽均匀的,如此方能保证蚕宝宝日后健康成长。待蚕种孵化后,喂养更是关键。桑叶要鲜嫩、干净,每日需定时投喂,且不可让蚕宝宝沾到水,否则极易生病。”师傅一边说着,一边演示着如何轻柔地将桑叶铺在蚕匾上,那些蠕动的小蚕宝宝们,立刻纷纷爬向桑叶,发出细微的啃食声。
刘妃见状,顿时来了兴致,快步走进房内,找了个位置坐下,全神贯注地聆听起来,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专注。
而杨妃,她平日里只擅长舞蹈,对于农事可谓一窍不通,自然对这养蚕之事提不起丝毫兴趣。她身着华丽的服饰,在这略显粗糙的村落里,每走几步,裙摆便会沾上尘土,这让她心中烦闷不已,几近崩溃。正巧,她瞧见不远处有几个小女孩正在玩耍,索性移步过去,与她们聊起天来,试图从这天真无邪的童趣中寻得一丝慰藉。
韦卿茹与她们二人却截然不同。她一心想着要干一番大事,在当地官员的陪同下,她四处走动,时而与村民亲切交谈,时而亲自前往家家户户参观,忙得不亦乐乎。然而,转了一大圈下来,她已累得疲惫不堪,却发现每件事做起来都困难重重。
她思索片刻,转头问身旁的官员:“我为每家每户打井,改善他们的用水状况,你觉得如何?”官员还未来得及开口,一旁的村长便赶忙说道:“太子妃有所不知,前几日王妃已然安排人手,从东边第一家开始挖井了,如今工程正在稳步推进。”
韦卿茹微微皱眉,又道:“那修路呢?这路上只用砖块铺设,实在是显得脏乱,依我看,不如改用大理石,如此便会干净许多。”官员和村长听闻,顿时吓得脸色苍白,不敢言语。众人心里都明白,大理石造价高昂,非比寻常,用于这普通村落的道路铺设,实在是过于奢华,并不切合实际。
韦卿茹见此,并未气馁,稍作思考后,又提议道:“那这样吧!让村里那些年轻力壮的男人,全部前往东湖去修水利,如此既能赚取工钱养活家人,又能为地方建设出份力。”官员无奈地回答:“此事也已经安排妥当,正是殿下亲自部署的。”
韦卿茹有些无奈,喃喃自语道:“这也安排了,那也安排了,养蚕也已有人教授,究竟还能做些什么呢?”这时,她的丫头玉喜在一旁轻声提醒:“太子妃,不如试试养鱼啊!将鱼养大后卖到集市上,不就能增加村民收入了吗?”
韦卿茹眼睛一亮,还未等她开口,村长便在一旁解释道:“太子妃,这养鱼之事,怕是不太必要。我们这里的村民,除了种田,向来都是靠在海里、湖里打鱼为生,谁家要是缺鱼,直接去湖里打捞便是,并不缺鱼吃。”
韦卿茹听完村长的话,心中一阵茫然,实在想不出还能为村民做些什么。她略显疲惫地对官员说:“我想独自一人在这里静一静,四处走走。”官员和村长见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先行离开。
韦卿茹独自一人漫步在村间小道上,望着远处的风景。只见连绵起伏的山峦,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熠熠生辉。山间绿树成荫,偶尔能听见鸟儿清脆的鸣叫声,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美妙。山脚下,是一片广袤的农田,嫩绿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田边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和山峦的影子。然而,此刻的韦卿茹,却无心欣赏这如画的美景,心中满是挫败与迷茫。
她伫立良久,最终无奈地叹了口气,喃喃自语道:“看来,这里的事务都已安排得井井有条,我们实在做不了什么了。也罢,还是去东湖山看看殿下吧!”说罢,她转身带着玉喜,离开了奇林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