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器发送一个微弱的“我在这里”的信号。
林宇和苏瑶对视一眼,眼中是同样的凝重和不安。
“远程监控……”苏瑶轻声说,声音有些发颤,“我们的一举一动,可能都在他们的视线之内?”
“不仅仅是视线。”林宇的神色异常严肃,“这说明他们的触角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伸到我们这里。这个设备,可能就是他们的一个终端。”
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他们对当前处境的认知。他们不仅要躲避地面和地下的物理追捕,还要警惕无形无质的数字监控。他们所掌握的设备,从希望的钥匙,变成了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设备依然亮着蓝色的光,安静得像一块普通的石头。但林宇和苏瑶知道,在它沉默的外表下,隐藏着“暗影计划”最核心的技术秘密,以及“夜影”无处不在的数字阴影。
他们不敢再对设备进行更深入的操作,刚才的尝试已经带来了超出预期的发现和潜在的风险。每一次触碰这个设备,都可能是在呼唤潜藏在数字空间的“夜影”。
“我们不能再随意激活它了。”林宇沉声说,“它可能会向外界发送警报,或者直接将我们的位置暴露出去。”
苏瑶点头,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那我们怎么获取更多信息?这些代码片段太少了,不足以理解整个系统。”
他们陷入了两难:设备是唯一的突破口,但对它的每一次探索都伴随着被发现的巨大风险。那个求援尝试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刻似乎得到了部分解释——那短暂的震动和乱码,或许正是设备在他们尝试外部通讯时,与某种外部系统(也许就是“夜影”)尝试进行“安全握手”或被其干扰留下的痕迹。
这意味着,“夜影”可能已经感知到了他们的存在,或者至少感知到了这个设备的异常激活。
庇护所内的空气变得更加凝重。外部求援的希望渺茫,内部的数据解析又危机四伏。那个安静的设备,现在看来更像是一个沉睡中的数字炸弹。
这个发现,像一个潘多拉魔盒,开启了通往“暗影计划”核心机密的一扇门,但门后隐藏的,是更危险、更无形的敌人——“夜影”及其遍布城市的数字网络。他们要如何在这种被监控的阴影下,继续挖掘真相,并找到真正的出路?
新的悬念,像无声蔓延的潮水,淹没了庇护所内微弱的烛光。林宇和苏瑶知道,他们的每一步,都必须加倍小心,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看得见的追捕者,还有隐藏在网络深处,拥有“远程监控”能力的“夜影”。而那几行代码,是“夜影”投下的第一道冰冷目光。
他们的下一步,将决定他们是继续被动地躲藏,还是在数字残影的指引下,尝试反击这无形的敌人。但无论如何,平静的日子已经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