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前,三皇子赵训的亲卫人数本就处于劣势,即使加上内侍,面对赵构如潮水般涌来的大军,虽拼死抵抗,却很快便支撑不住而落败。¨k`e/n`k′a*n*s+h·u′.¢c¢o^m/一具具亲卫,内侍的尸体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鲜血将太庙前的土地染得一片殷红。
眼看着自己忠心耿耿的亲卫们一个个战死,那些忠于宋国的内侍纷纷倒下,赵构的士兵们如饿狼般朝自己步步逼近,三皇子赵训却无一丝畏惧之色。他缓缓跪下来,面向躺在冰冷地面上的赵恒和赵煦,眼眶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倔强地不肯落下。
他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的沉闷声响,仿佛敲在每一个人的心上。“父皇,大哥,儿臣无能,终究守护不了大宋江山。儿臣满心愧疚,无颜面对你们。但儿臣宁死不降,绝不会丢了我赵家男儿的骨气。父皇,大哥稍待,儿臣这就来黄泉找你们了!”赵训的声音坚定而决绝,带着视死如归的气魄。
言罢,他缓缓站起身,双手紧紧抱住太祖灵位,眼神中燃烧着最后的怒火,怒视着赵构。那眼神仿佛要将赵构千刀万剐,让赵构心中不禁微微一颤。
赵构骑在马上,看着赵训,心中五味杂陈。他开口说道:“赵训,你这又是何苦?只要你放下太祖灵位,向朕低头,朕依旧可以饶你不死,还能给你个一官半职,保你荣华富贵。”
赵训冷笑一声,“赵构,你休要再假惺惺地说这些废话。你谋朝篡位,犯下滔天罪行,我赵训便是死,也不会与你这等逆贼同流合污!”说罢,他抱紧太祖灵位,猛地朝着身旁的石柱撞去。
“三皇子!”有官员忍不住惊呼出声。只听“砰”的一声巨响,赵训的额头鲜血飞溅,他的身体晃了晃,却依旧死死地抱住灵位,缓缓滑倒在地。?m·a!l,i′x\s~w!.?c?o~m?他的双眼依旧圆睁着,充满了对赵构的愤怒与对大宋的不舍。
太庙前一片死寂,众人看着赵训的尸体,心中皆感慨万千。赵构面色凝重,望着赵训,久久不语。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将他们都厚葬了吧。”说罢,转身走向太庙,准备完成他那沾满鲜血的登基仪式,只是赵训那视死如归的模样,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眼见三皇子惨死,文武百官心中的忠义之气被彻底激发。原本压抑在心中的愤怒与悲痛,如火山般瞬间喷发。
礼部尚书眼眶泛红,满脸悲愤地率先走了出来。他缓缓蹲下身子,动作轻柔地替三皇子整理遗容,将赵训那死不瞑目的双眼轻轻合上,又仔细抚平他凌乱的衣衫。做完这一切,礼部尚书缓缓站起身来,转过身,怒目直视着赵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赵构,你这乱臣贼子,为谋皇位,不择手段,毒杀先皇,杀害皇子,天理难容!大皇子,三皇子一心忠义,却落得如此下场。你今日所作所为,必将遗臭万年!”
随着礼部尚书挺身而出,仿佛点燃了百官心中的怒火。越来越多的官员纷纷站了出来,他们群情激愤,怒声如雷,一句句怒斥如利箭般射向赵构。
“赵构,你违背祖训,背叛皇室,此等恶行,怎配为帝!”
“你用阴谋诡计夺取皇位,我等便是死,也不会拥立你这等逆贼登基!”
“大宋百年基业,怎能毁于你这奸佞之手!”
百官们义愤填膺,丝毫不在意赵构那阴沉得可怕的脸色。他们挺直脊梁,用自己的身躯,坚守着心中的忠义,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也绝不退缩半步。
赵构骑在马上,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被百官的怒斥气得浑身发抖。¢秒=章?&节?°小@^说???网ee? 1#已*?:发=?布?@÷最_新@?·章·节+他万万没想到,在这局势已定之时,这些平日里看似唯唯诺诺的官员,竟会因三皇子的死而如此激烈地反抗。
“你们这群不知死活的东西!”赵构咬牙切齿地吼道,“难道真以为朕不敢杀了你们?如今这天下,已然是朕的天下,你们若再不识趣,休怪朕心狠手辣!”
然而,百官们并未被赵构的威胁所吓倒。他们反而更加坚定,齐声高呼:“宁死不屈,绝不拥立逆贼!”声音响彻太庙前的广场,久久回荡,仿佛向天地宣告着他们的决心。
在这剑拔弩张的气氛中,一场更为严峻的对峙在太庙前展开。赵构心中又怒又急,他深知,若不能尽快平息百官的反抗,这登基大典必将成为一场闹剧,而自己千辛万苦得来的皇位,也将摇摇欲坠。但面对这群忠义之士,他一时也无计可施,只能骑在马上,用充满杀意的眼神,狠狠地盯着百官,双方陷入了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