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山林木葱郁,浓荫蔽日,从秦国入巴蜀的隐秘小径蜿蜒其中,山风呼啸,松涛阵阵。~d.u_o′x^i~a?o?s+h_u`o·.′c^o~m¨此径嵌在于峭壁之间,曲折难行,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而过,稍有不慎便会坠入深渊。秦军若借道此处,必减慢行进速度,正是伏击的最佳时机。
山鹰盘旋,发出几声凄厉的鸣叫,一名刺客匆匆跑来,兴奋地说道:“秦军己入谷口,约莫百余人,队形紧密,正在上山。”
侯英与卫屠对视一眼,低声传令:“这不过是斥候小队,主力尚远,放他们过去。大家注意隐蔽,我料他们必会分兵探路,待主力接近,再一网打尽。”
刺客们迅速隐入林中,屏息以待。山风拂过,松针沙沙作响,秦军斥候小心翼翼地前行,仿佛丝毫未察觉暗中杀机。
众人不知的是,秦军纪律严明,嬴荡虽是未来储君,没有军功也难在军中享有特权,这伙轻装斥候中,嬴荡正隐匿其中。
嬴荡抹了把额前汗水,青铜甲胄在山道碰撞出细碎声响。他望着前方陡峭石阶,忽然按住腰间剑柄——松涛深处传来异样震颤,像是有人踩断了枯枝。
樗里疾安排负责保护嬴荡的白起不动声色地按住他手腕,压低声音道:"公子莫要妄动,林中飞鸟未惊,定是山石滚落。"
"可这峭壁..."嬴荡话未说完,身后突然传来惨叫。最末端的斥候被藤蔓缠住脚踝,整个人倒吊着摔下悬崖,惨叫声在深谷回荡。
队伍瞬间骚动,却被什长厉声喝止:"继续前进!误了探路时辰,军法处置!"
侯英蹲在树冠中冷笑,掌心暗扣三枚毒蒺藜。他故意用藤蔓机关试探秦军,为几日后的大规模伏击探路,机关果然管用。
卫屠突然附耳道:“不太对啊,居中那名身形魁梧的士卒脚步微滞,虽然刻意弓背缩肩,举手投足间仍有掩不住的贵气。”
“不可能,秦军怎么会将储君置于险境?咱也不是没见过这些公子,哪个不是锦衣玉食,养尊处优?楚太子横、子兰等人皆是如此,即便是混军功,也是在亲信卫队严密保护之下。”侯英宽慰卫屠,笑道:“我看你是太想立功了,才会疑神疑鬼。”
卫屠不回答,仍眉头紧锁,死死盯着那士卒。
嬴荡喉结滚动着咽下唾沫,青铜甲片下的里衣己被冷汗浸透。小径越来越窄,白起拽着他往岩壁贴去,低声提醒:“公子,紧随我后,切勿分神。”
嬴荡点头,心跳如鼓,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前方传来,一名斥候气喘吁吁地报告:“前方发现一位剑客,正在朝我们这边来。
伪装成普通斥候的白起与什长迅速交换眼神,白起低声喝道:“全体戒备,剑客可能是敌探!”
与此同时,隐匿在林中的刺客们也察觉到异动,侯英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低声传令:“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众人屏息凝视,剑客身影渐显,来者正是想去秦国投军的魏冉,魏冉侠盗之名闻名山东各国,丹山绝壁在别人看来是陡峭天堑,在他眼中却如坦途。
魏冉步履轻盈,长剑在腰间微晃,远远就发现了秦军斥候的踪迹,心中暗自思忖:此处乃巴国边境,秦军为何在此?难道是秦军欲借道巴国,意在偷袭楚国?不会,短期内秦军不可能如此冒险,定是要取巴蜀。我去投军建功心切,正好加入,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魏冉心念一转,朗声笑道:“诸位秦军兄弟,在下魏冉,特来投军!”声如洪钟,震得林间树叶簌簌作响。
侯英、卫屠心道不妙,暗暗握紧兵刃。魏冉的出现打乱了他们的计划,万一秦军生出疑心,不从此路通过,伏击便无从下手。
一位刺客缓缓抽出短刀,抽刀声虽微弱,却被魏冉敏锐捕捉,知道有人隐匿在暗处伏击。心道:正好利用此机会,做我参军的投名状。
白起朝魏冉方向望去,怀疑是想混入秦军摸清嬴荡身份的探子,但如此光明正大,或许真是来投军的侠士。
“既来投军,岂不知军中规矩?行军不收闲杂人等,请壮士自行前往大营报名,若有真才实学,秦军定不会埋没。”
魏冉闻言仰天大笑,声震层云:"某家夜闯函谷关劫掠商队时,你们中军帐的虎符还沾着露水呢!"说话间突然拔剑出鞘,剑锋首指林中某处,"既是要考校武艺,不妨先替诸位除了这些宵小!"
话音未落,三道寒光破空而来。魏冉旋身挥剑,金铁交鸣声中,三枚毒蒺藜尽数钉入崖壁。
白起瞳孔骤缩,这剑法三年前在景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