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学的区别。^衫+叶·屋\ ·已?发-布¨罪′辛*璋*劫*国办小学的入学标准,完全由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决定。小学的课程主要涵盖了德、行、艺、仪等几个方面,入学年限一般为7年。而大学的入学条件比小学要严苛得多,只有达官贵人家和少数符合入学资格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国学深造。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形成,华夏大地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者。像孔子、墨子等人,为了生计,也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纷纷开办私学收徒。他们收徒不问出身贵贱,有教无类。这样一来,平民学生也有了进入私塾学习的机会。那时,八岁入学是常见年龄,十岁上学的孩子也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天,田需和曹商都满八岁啦,庄周才六岁多一点。三个小家伙排着队,蹦蹦跳跳地走进了南屋。一进屋,他们先在孔老夫子的牌位前,恭恭敬敬地磕个头。接着,又在裘先生跟前,规规矩矩地磕了个头。这就算正式入学啦! 庄周一迈进学堂,心里全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你瞧他那一双眼睛,又亮又有神,滴溜溜地转个不停,好奇地四处打量着这个陌生又神秘的地方。
裘老师四十来岁,高高瘦瘦的,正坐在前排的几案那里。几案上摆满了竹简,还有珍贵的绢书。庄周他仨,坐在师父对面的几案旁。
裘先生看着这三个孩子,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亲切地问道:“你们几个说说,为啥要读书呀?”
田需性子急,一下子就抢着回答:“读书当官,娶个漂亮媳妇!”说完,小脸儿红扑扑的,带着一丝腼腆,可又满是期待。
曹商也不甘示弱,马上接话:“当官挣好多好多钱,每天没事就数着玩!”看他那副模样,就好像已经看到自己美滋滋数钱的样子了。
再看庄周,一脸认真,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说道:“读书当官,把国家治理好,让天下太平,老百姓能开开心心过日子,消除俺家的‘逆宗之罪’。”
裘先生听了,微笑着看着庄周,轻轻颔首表示赞许。先生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串竹简,开始讲课:“我先教你们学习《诗经》。《诗经》,又叫《诗》或《诗三百》,是孔子编订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那时学生读的书,是没有标点的。裘老师教他们读书,用朱红毛笔点出一短句,然后领读一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学生们跟着读一遍,到一完整句时,就画一个圈。裘老师让他们看着竹简,自己教一遍,再让他们点着字读一遍。
庄周听着这些早已熟悉的内容,渐渐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起来。
裘老师看到后,严厉地训斥道:“庄周,认真听讲!”
庄周理直气壮地说:“这些我家人早教过了,我都背得滚瓜烂熟了。”裘老师以为他在犟嘴,皱着眉头,拿出戒尺(木尺,师父对不听话的学生打手心用的)道:“庄周,你还敢犟嘴,再不用心学习,小心戒尺伺候!”
庄周一脸无辜:“先生,我说的是真的,《诗经》我奶奶与我母亲早教过了,会背还会写,不信,您考考我。我还会《尚书》《论语》……”
裘老师半信半疑,从几案上拿一串竹简,念道:“采薇采薇一把把”
庄周口齿流利地接诵:“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田需瞪着眼看着庄周:“还不知道,这哥们会这么多呀!”
裘老师又另拿一串竹简:“螽斯羽,”
庄周流利地背诵:“蝈蝈张翅膀,群集低飞翔啊。你的子孙多又多,家族正兴旺啊。”
曹醛看着庄周,《诗经》写的挺好玩的哈!“
他看了看老师,又一口气背诵道:“《葛覃》:葛草长得长又长,遍布山谷都是它的身影,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在天空中上下翻飞,栖息在灌木上,鸣叫声婉转又清丽。《卷耳》采呀采呀采卷耳,半天不满一小筐。我啊想念心上人,菜筐弃在大路旁。”
裘老师吃惊得张大了嘴巴:这么小,就会这么多学问,前途无量啊!我没有儿子,家财万贯,何人继承。若两个女儿若能找到庄周这样的男人,就好了!可问题是,庄家与田家早就结成儿女亲家。现在是大风口吃炒面——有口难张啊!
庄周感觉,他的童年还是非常幸福的,凭他的直觉,田泰夫妇还是喜欢自己的,村里人谁不喜欢长。他聪明,从小学习就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