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声、键盘敲击声似乎都渐渐远去,我的世界里只剩下这满页的英文和不断切换的词典页面。虽然进展缓慢,但每弄懂一句话,心中就多了一分踏实,仿佛朝着成功安装filenet又迈进了一小步。
在艰难摸索filenet安装与配置的过程中,尽管我已经全神贯注地研读安装手册,可遇到的难题依旧层出不穷。每当我绞尽脑汁,却实在对某些问题束手无策时,向其他同事求助便成了唯一的办法。
而环顾整个项目组,目前对filenet熟悉的也只有李凌江和秦浩。李凌江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丰富的项目经验,对filenet的理解十分透彻;秦浩作为架构师,在技术层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全面的把控,对filenet自然也不陌生。
有一次,在配置filenet与weblogic应用服务器的连接时,我按照手册步骤操作,却始终收到错误提示。?3/8+看+书-网¢ \无.错_内-容?看着屏幕上那串令人头疼的报错代码,我反复检查了好几遍,却怎么也找不出问题所在。无奈之下,我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到李凌江的工位旁。
“凌江哥,我在配置这个连接的时候一直报错,您能帮我看看吗?”我一脸焦急地说道。李凌江停下手中的工作,扶了扶眼镜,接过我的电脑,仔细地查看起报错信息和配置步骤。他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嗯,这里的参数设置看着没问题……网络连接检查了吗?”经他这么一提醒,我才意识到自己忽略了网络配置这一关键环节。在李凌江的指导下,我重新检查并调整了网络设置,再次尝试连接,果然成功了。那一刻,心中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还有一回,在安装filenet到ibm的aix操作系统时,系统突然出现异常中断。我完全不知所措,只好硬着头皮去找秦浩。秦浩看着我着急的样子,安慰道:“别慌,这种情况可能是系统环境变量没设置好。你先说说你之前都做了哪些操作?”我详细地把自己的操作步骤复述了一遍,秦浩听后,迅速在我的笔记本上进行查看和修改。他一边操作,一边耐心地给我讲解aix系统与其他常见系统在环境变量设置上的差异。在他的帮助下,安装过程得以继续推进。
正是因为有李凌江和秦浩这样经验丰富的同事,在我遇到困境时伸出援手,我在filenet安装与配置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上,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能够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进。
接下来的几天,在紧张又充实的工作氛围中,我与项目组中的同事们逐渐熟络起来。
李凌江在项目组里算是相当资深的同事,拥有硕士学历的他,身上透着一股沉稳与专业。平日里,他不仅对自己手头的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热心地给其他同事提供建议和帮助。从领导们对他的态度以及他在团队中承担的角色来看,明眼人都能感觉到,他是公司未来项目经理的重点培养对象。他就像团队里的定海神针,每当遇到难题,大家总会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他,而他也总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给出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
秦浩则是项目组的架构师,整个项目中的内容管理平台架构皆由他精心设计和不断完善。他身材不高,典型的南方人长相,透着一股灵动劲儿,一看就是特别聪明的那种。每次讨论技术问题,他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那些复杂的架构设计在他口中仿佛变得简单易懂。他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思维,让整个项目组的成员都钦佩不已。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对项目未来的架构蓝图有了清晰的想象,也对项目的成功推进充满信心。
陈大坤、李林云、李长英三个人都是东北的,一口浓浓的东北腔,让办公区时常充满欢乐的氛围。尤其是李林云,当得知他竟然和我是校友时,那种亲切感瞬间在心中升腾起来。休息时,我们总会聊起在学校的点点滴滴,那些熟悉的校园场景、有趣的老师同学,仿佛让我们穿越回了学生时代。这种奇妙的缘分,也让我们在工作中配合得更加默契,遇到困难时,彼此间的鼓励和支持也显得格外真诚。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凝聚力的团队中,我愈发期待能和大家一起攻克项目中的重重难关,共同见证项目的圆满完成。
然而,经过几天对项目环境的熟悉,项目经理高超终于给我安排了工作任务。那天,他走到我的工位旁,神色认真地说:“陆然,你接下来的几天先熟悉一下filenet的安装和配置。”
这安排让我着实有些出乎意料。在我原本的设想中,熟悉完环境就该着手写代码了,毕竟这才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