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雪梅都会想起那个香港回归的夜晚,父亲把她架在肩上,穿过挂满霓虹灯的街道,灯牌的光映在他新买的bp机上,像极了此刻舷窗外的星辰。
林晓芸则常对着量子算盘发呆。那些曾经用来计算柴米油盐的珠子,如今在太空中丈量着光年。她想起奶奶说的话:
“算盘打得响,日子过得亮。”
现在,这串珠子不仅照亮了太空站的运算,还在某个量子叠加态里,同时打着加减乘除和《茉莉花》的节拍。
某天,太空站收到了来自地球的特殊快递。打开一看,是香港小学生们用霓虹灯废料做的“星际龙舟”,船舷上刻着:
“叔叔阿姨,用氖光给我们照照路吧,我们的龙舟要划到月亮上去。”
秦雪梅把龙舟放在导航仪旁,当霓虹灯按《东方之珠》的节奏闪烁时,船头的微型算盘珠突然轻轻晃动——仿佛在为这场跨越星辰的龙舟赛,打着古老而又新潮的节拍。
而在地球的某个天文馆里,那个曾经捏橡皮泥火箭的小朋友,此刻正盯着天宫号传来的直播画面。屏幕上,三位宇航员姐姐站在氖光组成的“银河”下,用量子算盘打着节拍,正在唱: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
背景里,算盘珠子像星星般闪烁,霓虹灯则勾勒出了一条从地球伸向太空的,赛博朋克版的丝绸之路。
喜欢霓虹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