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 > 第29章 食盐

第29章 食盐

物资,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人无盐不行,一天都缺不得。你想想,若是盐价被几个大商人把持住,抬得比米还贵,老百姓辛辛苦苦挣点钱,大半都得拿去买盐,那他们还有钱买布做衣裳吗?还有钱买针线农具吗?除了盐商还有几人买的起能改善生活的产品?长此以往,民生凋敝,国将不国,也没有新的发展增长渠道,记住要发展必须让更多人买得起除生活物资外更多的物品,这样才能促进技术的创造。所以,官府必须管住盐的生产和销售,保证人人都能买得起,吃得上。谁敢私下囤积居奇,高价贩盐,扰乱民生,抓住一律按军法处置,决不姑息!这不仅是钱的事,更是民心稳固的大事,关系到咱们能不能在这片土地上长久立足。”

朱瞻壑之前在大明也听过“盐铁官营”的说法,那是自汉武帝时就有的国策。如今听父亲说“盐铁调控”,似乎有所不同,他忍不住问道:“父亲,这‘调控’和咱们大明朝廷说的‘官营’,到底有什么区别?”

朱高煦赞许地点点头,孺子可教。“问得好。”他解释道,“盐,事关基本民生,必须由官府主导,这一点和‘官营’类似,就是要保证供应,稳定价格,防止私人垄断。但铁,或者说将来咱们要炼的钢,它更多是生产的根本,是造工具、兵器的原料。”

“对于铁,”朱高煦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仿佛在规划未来的矿场和工坊,“官府当然也要参与,要设立官办的冶炼厂,掌握核心技术,保证军队和关键产业的需求。但同时,也没必要完全禁止私人炼铁。你想,若是只有一家官府厂子炼铁,日子久了,难免懈怠,不思进取。若是允许多家去炼,有官办的,也有民间的,大家相互竞争,都想着怎么把炉子烧得更旺,怎么用更少的炭炼出更好的铁,怎么让铁器更耐用、价钱更公道。这样一来,炼铁的技术才会不断进步,铁器的产量才会大大增加,价格也能降下来。老百姓买农具便宜了,工匠造器械也方便了,整个新明的生产力才能活起来,发展起来。”

他话锋一转,补充道:“当然,放开不等于放任。私人炼铁可以,但必须在官府的监管之下。比如,炼出来的好钢,不能随随便便卖给外人,更不能资助敌人或潜在的对手。矿山的开采也要有规矩,不能乱挖一气,毁了山林地脉。官府要做的,是定好规矩,监督执行,既要鼓励竞争,又要防止混乱和失控。这,就是‘调控’的用意。盐要‘管死’,铁要‘管活’,活而不乱。”

朱高煦看着儿子似懂非懂的样子,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这些道理,你现在听着可能还有些绕。没关系,以后你跟着爹慢慢看,慢慢学。咱们现在一穷二白,连盐都要自己晒,将来要造船、要盖房、要打制更好的农具和兵器,哪一样离得开铁?总不能指望咱们这点人,拿牙啃树,用手刨地吧?没铁器,那不成野人了。”

他指着窗外热火朝天的营地:“记住,爹带你来这里,不是让你当享福的王孙,而是要你亲手参与到这开创基业的艰难困苦中来。只有明白这些盐铁之事如何关乎百姓生计,如何影响国朝兴衰,你将来才能真正挑起担子,管好家,管好国。”

朱瞻壑用力点头,虽然脑子里还是一团浆糊,但父亲描绘的那种既要管住又要放活,既要官办又要民营相互较劲的景象,让他隐约觉得这似乎比单纯的“官营”要复杂得多,但也可能……更有用得多。他看着地图上的海岸线和内陆,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盐田遍布、炉火熊熊的场景。

.............

天京卫港那边接到命令,周管事拿着那份措辞严厉的手令,只觉得手里沉甸甸的。他不敢有丝毫怠慢,放下手里正在规划的港口木桩定位图,立刻行动起来。盐,这东西平时不起眼,缺了才知道要命。王爷催得这么急,可见新京那边已经到了什么地步。

切萨皮克湾沿岸的滩涂确实不少,但要找适合晒盐的,还得讲究。周管事亲自带着几个有经验的老船工和几个腿脚麻利的亲卫,乘着小舢板,沿着海岸线来回勘察了好几天。退潮时,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滩涂上,查看土质,观察地势,寻找那些既平坦开阔,又能有效利用潮汐引水,还相对背风向阳的宝地。最后,经过反复比较,选定了三处地点,先集中人手攻坚其中最大、条件最好的一处。

他从港口建设的队伍里抽调人手,特别是那些来自福建、两广沿海,祖辈就靠滩涂吃饭的移民。这些人一听是建盐田晒盐,眼睛都亮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不少人拍着胸脯表示自己有经验。

“管事放心,这筑堤拦潮,俺们熟!”一个皮肤黝黑,满口闽南腔的老汉说道,“就是这泥巴,得掺点碎石草筋,用力夯实了才顶用。”

没有足够的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