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明美洲帝国:日月旗的应许之地 > 第46章 南下巡视

第46章 南下巡视

们是新明帝国的一部分,不是自立山头。”

敲定了新杭州的行政框架,船队未作过多停留,继续南下。

终于,船队抵达了他们踏上这片大陆的第一个据点——新威海。

这里是最早的定居点,房屋修建得相对更规整些,不少已经是夯土墙甚至掺杂了部分砖石的结构,比新郑州那种后面才建立的模样多了几分沉淀。

故地重游,朱高煦心头也泛起几分感慨。

当初带着一万多人,前途未卜地登陆,如今帝国的触角已然延伸开去。

在新威海,他同样推行了地方议事会和法院制度,任命了法官。

之前朱高煦在这里说过选举之事,大家都有心理准备,甚至在朱高煦来之前这个定居点就开始根据朱高煦之前的话开始筹备选举,所以这里的阻力更小,接受度似乎也更高些。

流程走完,朱高煦没多耽搁,直接把重点放在了视察此地特有的产业——茶园和桑园。

这片区域的气候,是他当初翻阅残存资料,结合一些模糊的地理知识,硬着头皮推断可能适合种植茶、桑的地方,赌的成分不小。

他被引到一片开垦出来的缓坡地上。

放眼望去,一株株茶树苗整齐排列,顶着烈日努力伸展着嫩绿的叶片。

虽然看着还很稚嫩,但那顽强的绿意,总算没让他当初的冒险彻底落空。

负责此事的农官姓陈,是个从杭州跟过来的老茶农,皮肤黝黑,手上满是老茧,此刻却小心翼翼地禀报:“殿下,这些茶苗都是从老家带来的杭州良种,费了好大劲才伺候活过来的。”

“这边的水土和气候,跟杭州还是有点不一样,刚种下去时折损了不少,好在摸索出些门道,如今都已发出芽来。”

“只是这茶树不比庄稼,长得慢得很,要尝到第一口新茶,怕是真得等上三四年。”

朱高煦蹲下身,捻起一点根部的土壤,放在鼻尖闻了闻,又仔细看了看几株茶苗的叶片,发现有些叶尖微微发黄。

“土地肥力似乎有点缺少。”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

“杭州那边,山地种茶,多用什么肥?”

陈农官愣了一下,没想到汉王会问得这么细,连忙答道:“多用山里沤熟的杂草枯叶,还有豆饼、菜籽饼之类。”

朱高煦点点头:“这里的落叶林多,沤肥应该不难。”

“另外,我记得有些地方种茶,会在土里掺些烧过的草木灰,或是松针,你们可以少量试试,看看效果。”

他也是凭着零星的记忆随口一提,具体原理早就忘光了。

陈农官却听得眼睛发亮,连连应是,觉得汉王果然见识广博,连种茶的门道都懂。

“告诉用场。”

能不能在新大陆喝到好茶,乃至出口欧洲就看这些农人了。

随后,他又去看桑园。

桑园的规模比茶园小得多,坡地上稀稀拉拉栽种着大部分比人还矮的桑树苗,看着更显孱弱。

只有靠近定居点边缘的一株老桑树,被精心呵护着,枝繁叶茂,显得格外突出。

那是当初不惜代价,连着巨大的土坨,用特制大木盆装着,一路从江南运过来的宝贝疙瘩。

负责养蚕的是几个手脚麻利的妇人,为首的王大娘指着那棵老桑树旁一个用草席和木头搭起的简易暖棚。

“殿下,蚕种金贵得很,路上就损耗了不少,如今就指望着这棵老树的叶子,先紧巴巴地养着这几百条蚕宝宝,保住这点香火。”

她脸上带着愁容:“这些小桑树长得太慢,叶子不够吃,根本没法扩大养殖,只能盼着它们快快长大。”

朱高煦走到暖棚边,掀开草帘一角,看到那些白白胖胖的蚕正在贪婪地啃食着嫩绿的桑叶,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丝绸,这不仅仅是贸易品,更是华夏文明的象征。

在这片远离故土的新大陆上,如果能重新织出属于新明的锦绣绸缎,其意义远超经济价值本身。

这关乎到文明的延续,关乎到“谁是华夏正统”的文化认同。

“这老桑树,可有什么法子让它多发些叶子?”

朱高煦问道。

王大娘摇摇头:“已经是好生伺候着了,肥水不敢缺,虫也不敢让它生。”

朱高煦想了想,又问:“有没有试过,在春天发芽前,适当修剪掉一些老枝、弱枝?兴许能促使它发出更多新枝嫩叶。”

王大娘听得一愣一愣的,修剪桑树?这法子倒是新鲜,以前没听说过。

“回头……回头我找人试试?”

“好生看顾,需要什么,无论是人手还是物料,及时上报,不可耽误。”

他再次叮嘱负责的官员,语气郑重。

他又去巡视了造纸作坊。

工匠们呈上来的纸张,入手粗糙,颜色也有些发黄,带着草木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