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亲眼见证效果。"
"好啊,正有此意!"李教授拍板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跃跃欲试,仿佛己经准备好抓住林舟理论中的漏洞。
林舟将样品火箭炮摆在桌上,详细介绍着每一个部件的功能和设计理念。
当他讲到尾翼设计时,几位专家凑上前来,仔细端详着那西片小巧精致的金属片。
"这玩意儿真能起作用?"一位专家用手指轻轻拨弄着尾翼,一脸怀疑。
"不仅能起作用,还能大幅提高精度,"林舟耐心解释,
"这种折叠式设计,在发射前收纳在弹体内部,发射后自动展开,不会影响装填和发射过程。"
李教授拿起火箭炮,掂了掂分量:"重量倒是比标准型号轻了不少,这点确实不错。但我还是怀疑这尾翼的实际效果,毕竟空气动力学在弹道学中只是次要因素。"
"理论争论没有意义,"林舟首截了当地说,"试射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说得好!"王部长插话道,"那就准备试射吧!"
现场很快布置好了试射设备。
一块开阔的荒地,几个简易的观测点,一群穿军装和白大褂的人围在一起,讨论着即将进行的试射。
林舟看了看试射场的布置,皱起了眉头:"各位,我建议把观测点再拉远一些,至少两公里外观测。"
他的话音刚落,现场就爆发出一阵哄笑。
"拉远两公里?"李教授推了推眼镜,面露讥讽,
"小林同志,我在这个行业工作了那么久,从没见过谁在500米外观测火箭炮的。"
"就是,"另一位专家也跟着起哄,"500米己经是安全距离了,再远看都看不清了,怎么观测数据?"
林舟面色凝重:"这款火箭炮的爆炸威力比常规型号大得多,500米绝对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