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回咱们说到,纳粹德国的三个小弟——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芬兰——在1944年是如何花样百出地临阵倒戈的。?精¨武!小~说-网, -首¨发-
罗马尼亚,是个“完美主义者”。人家通过一场干净利落的宫廷政变,配合前线苏军的雷霆一击,时机抓得妙到巅毫,成功跳船,还顺手把德国老大的油管给拔了,堪称技术流的典范。
保加利亚,则像个“喜剧演员”。它在两大阵营间反复横跳,想玩中立,结果被苏联老大强行“收编”,最后还闹出了“同时对全世界宣战”的政治笑话,过程荒诞,但好歹是保住了小命。
芬兰,是个“硬骨头”。它没搞什么政治花样,硬是在战场上跟苏联红军死磕,打出了一场“防御性的胜利”,虽然代价惨重,但最终凭实力为自己赢得了谈判的资格,保住了国家的主权和独立。
这三位,虽然过程各不相同,结局有好有坏,但总归是跳下了轴心国这条正在沉没的贼船。然而,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位主角——匈牙利,它的故事,就远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所有试图倒戈的仆从国里,匈牙利的结局可以说是最惨的一个。它既没有罗马尼亚的果断,也没有保加利亚的“好运”,更没有芬兰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顽强。它的犹豫、它的天真、它的历史包袱,最终让它付出了一场国家毁灭、首都变焦土的血腥代价。
要理解匈牙利为什么这么惨,咱们得把时钟拨得更远一点,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0年。
1920年,战败的匈牙利被迫签署了《特里亚农条约》。这个条约对匈牙利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国家级别的“凌迟处死”。
国土被肢解: 匈牙利失去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土,国土面积从奥匈帝国时期的一块大蛋糕,被砍得只剩下一小块面包心。
同胞被抛弃: 超过三百万的匈牙利族人,一夜之间发现自己成了外国人。他们明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一觉醒来,自己家乡的土地被划给了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自己成了别国境内的少数民族。
这种深刻的国家屈辱感和收复失地的渴望,像一把刀,深深地刻在了每一个匈牙利人的灵魂上。这就是所谓的“特里亚农创伤”。从那天起,匈牙利几乎所有的政治活动,都围绕着一个终极目标:修正条约,收复失地!
这种强烈的“复仇主义”情绪,就像一堆干柴,只需要一个火星,就能熊熊燃烧。而这个火星,很快就从德国出现了。
在这段时期,统治匈牙利的是一位名叫霍尔蒂·米克洛什的海军上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是一位典型的旧时代欧洲贵族。他曾经是奥匈帝国海军的总司令,打过胜仗,当过英雄,甚至还给奥匈帝国的老皇帝当过副官。他为人保守,脑子里装的全是19世纪贵族那套关于“荣誉”、“尊严”和“体面”的准则。
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位穿着笔挺的旧式军服、举止优雅、谈吐得体的老派绅士。而他将要面对的“合作伙伴”——希特勒,在他眼里,就是个从街头冒出来的、举止粗鲁、满嘴狂言的“下等人”。霍尔蒂从骨子里是瞧不起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的。
但是,在30年代的欧洲,只有希特勒的德国和墨索里尼的意大利,这两个“流氓国家”,愿意并且有能力帮助匈牙利实现收复失地的梦想。
德国人投其所好,搞了两次所谓的“维也纳仲裁”。说白了就是德国当大哥,把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叫过来,说:“把你那块地吐出来,还给你匈牙利兄弟!” 靠着德国的武力撑腰,匈牙利真的拿回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
这些失地的回归,在匈牙利国内被看作是巨大的外交胜利,霍尔蒂的声望也达到了顶峰。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匈牙利就这么一步步地,在政治和经济上被德国牢牢绑定,最终滑向了轴心国的轨道。
这根本不是一场基于共同理想的“婚姻”,而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交易。
德国的算盘是: 我需要你的资源(粮食、铝土矿),需要从你这儿过路去打苏联,需要你在我的东南边当个稳定的小弟,别给我捣乱。
匈牙利的算盘是: 我需要你的武力来帮我拿回属于我的土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