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海空火力面前,任何形式的滩头决战,都等同于集体自杀。他根据菲律宾的地形,制定了一套后来被证明是极其务实和有效的“捷号作战”防御计划。
其核心思想,就是放弃海岸线,进行战略性的空间换时间。将主力部队,特别是装备精良的坦克和重炮,全部撤入吕宋岛北部那片崎岖不平、丛林密布的山脉之中。利用复杂的山地地形,构筑坚固的、纵深的防御工事,打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消耗战。他的目标不是胜利,而是尽可能地拖住并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使其入侵行动,付出难以承受的血的代价。?精¨武!小~说-网, -首¨发-
然而,这一套完全正确的、务实的计划,却被远在天边的上级,给无情地否决了。
驻扎在西贡的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元帅,和他手下的那群参谋们,被己方的宣传机构和前线飞行员在台湾空战中那些夸大到离谱的“大捷”战报,给彻底洗了脑。他们错误地、并且坚定地相信,美国第三舰队已经遭受重创,战斗力大减。
于是,他们推翻了山下的计划,通过大本营,下达了一道灾难性的命令:将决战的地点,定在莱特岛!命令山下,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莱特岛,与美军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地面决战。
这一决定,对山下而言是致命的。
他被迫将自己原本为吕宋山地持久战而准备的、最精锐的几个师团,像添油一样,零敲碎打地、分批次地投入到莱特岛这个巨大的“绞肉机”中。而在那里,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支援,这些部队的下场只有一个:被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美军,成建制地、逐一地歼灭。
根据山下奉文的参谋人员在战后的回忆录记载,山下曾对此命令提出了激烈的、近乎抗命的抗议。他认为,这是战术上的自杀,是白白葬送帝国最宝贵的兵力。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服从。
日本的战败,不仅仅是发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更发生在其高级指挥部的会议室里。一个脱离现实、刚愎自用、被自身宣传所彻底蒙蔽的指挥系统,在第一批美军登陆吕宋之前,就已经亲手葬送了自己最优秀的战地指挥官那唯一可能有效的防御计划。
随着莱特岛的战斗逐渐接近尾声,麦克阿瑟的目光,投向了吕宋岛的南大门——民都洛岛。
1944年12月,盟军发起了代号为“爱情三号”的登陆行动。其战略目标非常明确:夺取该岛,并以最快的速度,修建起能够承受重型轰炸机起降的全天候机场。这样,p-51b“野马”等远程战斗机,就能从这里起飞,为即将到来的、规模更庞大的吕宋主攻行动,提供至关重要的空中掩护。
然而,前往民都洛的航程,变成了一场恐怖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考验。金凯德的第七舰队的登陆舰队,遭遇了日本一种全新的、令人脊背发凉的战术——“神风”特攻队。
美国的水兵们,第一次大规模地,面对这种驾驶着满载炸药的飞机、执行单程自杀任务的飞行员。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日本飞机,无视密集的防空炮火,以一种决绝的、非人的姿态,一头撞向自己的军舰。巨大的爆炸,撕裂了船体,也撕裂了美军官兵的心理防线。
一位幸存的水兵后来回忆道:“你无法理解那种恐惧。你打中了他,他的飞机冒着黑烟,可他还在冲过来。那不是机器,那是一个一心求死的人。”
尽管登陆民都洛岛本身,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地面抵抗,但抵达那里的航程,却如同一段地狱之旅。日本在丧失了常规海空力量之后,彻底转向了这种绝望的、疯狂的非对称作战,企图用飞行员年轻的生命,来换取哪怕一丝一毫的战果。
到12月底,在付出了惨重的海上损失后,民都洛的机场终于投入使用。p-51战斗机呼啸着降落在崭新的跑道上,为下一阶段的吕宋战役,铺平了道路。
1945年1月9日,太平洋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行动,在吕宋岛西海岸的林加延湾,正式展开。其首波登陆的兵力,甚至超过了半年前在欧洲的诺曼底登陆。
一支由数百艘舰船组成的、望不到边的庞大舰队,出现在了海平面上。像“宾夕法尼亚”号和“科罗拉多”号这样的巨型战列舰,对预定的登陆海岸,进行了长达数小时、雷鸣般的炮火准备。成千上万吨的炮弹,将海滩犁了一遍又一遍,为即将上岸的登陆部队,开辟道路。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