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84章 攻破西墙

第184章 攻破西墙

上一回咱们说到,自打诺曼底登陆之后,盟军一路高歌猛进,打得德军是屁滚尿流,溃不成军。,如!文*网, /已/发.布^最!新\章_节^乐观的情绪,像法国的香槟一样,在盟军的指挥部里到处冒泡。大家都觉得,这场该死的战争,说不定能在1944年的圣诞节前就彻底搞定。

然而,一场名为“市场花园行动”的、雄心勃勃的豪赌,彻底打碎了这份乐观。那场“一桥之遥”的失败,不仅意味着盟军未能“走后门”一步迈进德国,其真正的、灾难性的战略代价,现在才刚刚显现出来。

“市场花园行动”就像一场挥霍无度的豪华派对,消耗了盟军手里本就不多的、宝贵的运输机、燃料和指挥官们全部的精力。而这些资源,本可以,也本应该,被用在更重要的地方——比如,尽快肃清斯海尔德河口,打通安特卫普港。

由于这个欧洲第一大港口迟迟无法使用,盟军所有的补给,仍然只能依靠诺曼底那个小小的、临时的桑葚港,以及被严重破坏的法国铁路系统,像挤牙膏一样,艰难地往前线输送。这就导致了一个致命的后果:巴顿将军的坦克没油了,霍奇斯将军的炮兵没炮弹了。整个盟军的进攻锋线,就像一辆百公里油耗三百个油的超级跑车,刚跑了几百公里,就趴窝了。

因此,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所坚持的“宽大正面”战略,从一种主动的选择,变成了一种由后勤匮乏所决定的、无奈的必然。他根本没有足够的油料和弹药,去支持蒙哥马利元帅所设想的那种“尖刀突击”。

盟军将不得不为“市场花园”的失败,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只能在欧洲深秋的泥泞和鲜血中,一寸一寸地,艰难地向着德国边境,缓慢地蹭过去。

就在盟军因为“堵车”和“缺油”而停滞不前时,在战线的另一边,一个被一些德国人称为“奇迹”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

自打盟军解放法国后,从法国溃退下来的德军,一度濒临总崩溃。部队士气低落,建制混乱,士兵们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然而,盟军的这次意外“刹车”,给了他们一个千载难逢的喘息之机。抓住这个机会的,是一位被希特勒从东线火速调来的、他最信赖的防守大事莫德尔元帅。

一到西线,他便以惊人的速度,开始重组防线。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垃圾佬,将那些被打散的师级单位的残部、后方的文职人员、甚至海军和空军的地勤人员,有一个算一个,全部搜罗起来。然后,把他们胡乱地编组成一个个临时的“战斗群”,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他们部署到了德国的边境线上。

他的任务,是守住那条早已被废弃的“西部壁垒”,也就是盟军口中的“齐格菲防线”。

这条防线,在1940年法国战败后,长期被忽视。许多武器和装备,都被调往了法国海岸的“大西洋壁垒”。以至于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曾不止一次地嘲笑它“比一个建筑工地好不了多少”。

但在希特勒的严令下,成千上万的强迫劳工、14到16岁的“希特勒青年团”少年,以及当地的平民,被紧急动员起来。他们夜以继日地,重新加固碉堡,挖掘反坦克壕。

尽管这些钢筋混凝土的碉堡和一排排被称为“龙牙”的反坦克桩,在技术上已经有些过时。但它们与德国边境那崎岖、多山、多森林的地形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仍然构成了一道令人生畏的屏障。

盟军最初的后勤失误,与德军的防御重组之间,形成了一种致命的、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盟军每因为缺少一加仑汽油而停顿一天,莫德尔就多出一天的时间,将又一个残破的营,送到齐格菲防线的某个碉堡里。

盟军的停顿,是德军能将一场世纪大溃败,转变为一场有组织的、顽强的防御战的关键因素。反过来,德军防线的日益巩固,又迫使盟军需要消耗更多的炮弹和物资,来进行血腥的攻坚战。这进一步加剧了本已紧张的后勤压力,形成了一个残酷的、无解的消耗战循环。

战争,并未如盟军所愿的那样,在圣诞节前迅速结束。而是在德国的门槛前,转入了一个血腥、苦涩、且泥泞不堪的深秋。

亚琛之战的计划,在美国第一集团军司令考特尼·霍奇斯中将的脑海中,是一次非常经典的、教科书式的钳形攻势。他的目标很明确:避免陷入残酷的城市巷战这个大泥潭。

10月2日,行动正式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