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方桌,别看带个“小”字,摆一桌菜完全没问题,还能坐的开八个人,只是今天的一桌菜,凉菜多的都叠在上边了。+E¨Z-暁.说+蛧/ -追?罪-薪′彰+劫*
奶奶也没想到朱大路一下子整回来这么多,她在家也准备了西个冷菜,不上也不好。
冷菜是驴肉、狗肉、烧鸡、猪头肉、烧饼卷羊盘肠、凉拌黄瓜、蒜泥菠菜、油炸花生米、凉拌藕片。
热菜是土豆炖排骨、白菜粉条炖羊肉、红烧青鱼段、红烧鸭子、香葱炒鸡蛋、清炒绿豆芽。
当然像烧饼羊盘肠,狗肉卷烧饼,你说它们算冷菜也行,回来都没再二次加工。
你说它们算热菜也行,都是热的。
各地习惯不同,在秦台这都算冷菜。
爷爷招呼大家坐好,还给自己倒了一盅酒,就是今年倒闭的那个泥池酒。
“大姑,您这也太丰盛了。”陈晓燕看到一桌菜目瞪口呆。
秦台的菜,每道分量都特别大,跟南方小碟小碗,精致小炒完全不一样,都是大碟大碗。
说实话,随便一个炖菜,陈晓燕她们母女俩都吃不完。
“闺女,到大姑家来客气啥,吃吧。”奶奶笑呵呵说道。
朱大路想起奶奶以前讲的她娘家村里的一个妇女的事。
说那个妇女去秦台城里兄弟家做客,城里兄弟媳妇就炒点肉丝、肉片,炒鸡蛋里面还放大蒜。
兄弟媳妇说,“俺家都饭量小,吃的少,肉丝肉片刚刚好。.g¨u`g_e?b.o?o·k?.,c_o?m.”
这妇女吃了一肚子气回家了,等中秋节弟弟一家回村里过节时,提前杀了头猪,大块红烧肉,大肘子,各种肉菜,全成盆端上来,侄子侄女吃的满嘴冒油,肚子滚圆。
这时候这个妇女说话了,“这不是挺能吃嘛。以后没吃的回家来拿,别饿着孩子。”
臊的兄弟媳妇满脸通红。
“来,你们把饮料也倒上,不喝饮料的把茶水也倒上。我先领一个。”爷爷朱远鸣总算有光明正大喝酒的机会,很是开心,没客人来,他每天能喝一盅酒就不错了,今天起码三盅。
“嘿嘿嘿,今天领酒我就领个三盅,晓燕再敬过来,敬一次我喝一盅。”朱远鸣心里美滋滋的想道。
“欢迎晓燕和冬冬来,咱先喝一个,你们不喝酒的随意啊。”说完,朱远鸣“啧”一声,喝了一盅,喝完抿抿嘴巴,张嘴“啊”。
朱大路每次看爷爷这喝酒的动作表情,就像看哑剧表演,感觉特别有意思。
“吃菜,吃菜。”爷爷赶紧给大家让菜。
“冬冬,想吃什么,姑奶奶给你夹。”说着见样把热菜往王冬冬小朋友小碗旁,空着的小碟子里夹,这是专门给她准备的骨碟,可以搭搭菜。
三杯喝完,陈晓燕帮爷爷端了一杯作为回敬。
秦台这边喝酒的规矩有些奇怪,可能和很多常见的不太一样。^x^i!n·2+b_o!o,k\.*c*o/m_
像爷爷一开始提议喝三杯,那是领酒,是他领着大家喝酒,大家都得喝。
在正经酒桌上,领酒的喝多少,其他人就得喝多少。
主人领完三杯,别人就开始依次领酒。都领完一圈,才开始敬酒环节。
在秦台酒场上,如果从上凉菜开始领酒,好些人根本就见不到热菜。
如果等凉菜上齐了开始领酒,才可能吃口热菜。
在秦台,给别人敬酒,自己是不喝酒的,是把别人的杯子端起来放到被敬酒的嘴边,等别人接过杯子喝掉。
一般会端两个,叫好事成双。
这还算正常,在朱大路能接受的范围内。
最难接受的是结婚喝喜酒的时候,新郎新娘的敬酒。
他们敬酒也是给客人端酒,但端酒用的杯子,是伴郎随身带着的,伴郎的作用就是端个酒杯拿瓶白酒。
也就是说,给全场所有人端酒,都用那一个杯子。
每次在老家喝喜酒,轮到新郎新娘敬酒,朱大路都是拿着自己杯子,“酒我喝,祝福你们,杯子用我的。”
然后让伴郎倒自己杯子里,再让新郎新娘端酒。
新郎新娘敬完全场也是滴酒不沾。
朱大路也没详细考证过端酒敬酒的来由,他推测可能以前物资匮乏,请客要把酒省给客人,自己不喝。
不过他具体也没深究过,反正等他考上大学出去后,还没在别的地方见过这种习俗。
“老头子,今天不准再喝了,喝西盅了。”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