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份例都已发放下去,今年春日又放出去一批宫人,足有一百三十七人,因此今岁的份例少了两成,娘娘吩咐给各宫人多发了两匹细棉布,剩余还有一成。~三\叶-屋/ ?已*发_布¨最\新\章^节¨”
姜云冉点点头,红袖对于织造局事烂熟于心,不用看折子,都能把数字说得分毫不差。
“这一成先归东寺库,到时你跟彭大伴一起去,务必当面交接清楚。”
如今宫中宫妃数量比之前朝少了六七成,尤其这两年来,人数越发少了,伺候的宫人自然相应减少。
尤其前朝时候,还有不少没名没分的庶妃,伺候的宫人越发庞杂。
到了元徽五年,虽然当时有新秀女入宫,但宫人数量足以应对。
到了元徽六年,即便今年有一百多名宫人出宫,却并不影响宫中事务。
各宫室和司局的宫人数量不变,但伺候娘娘小主的宫人却大大减少。
之前姜云冉就同景华琰商议过,两人都认为不用再小选宫女入宫,不仅劳民伤财,还让各州府借机行事。
即便以后还要小选宫女,大多也会选择慈养堂的孤儿,出宫和入宫的宫人数量足可持平。
宫人减少,四季份例、岁银都会相应减少,姜云冉会取出其中一部分余额赏赐宫人,剩下的就开设东寺库,留存储备,以待荒年用来赈济。
因为东寺库经手都是银钱,所以须格外谨慎,姜云冉反复叮嘱红袖。
红袖便道:“诺,奴婢知晓的,娘娘放心。”
姜云冉呼了口气,她仰头看了看天色,呢喃道:“也不知今年是否还去东阳围场了。”
姜云冉有孕之后,身体一直十分康健。
她除了最开始有些嗜睡,之后就再无其他症状。
能吃能睡,前两个月便平顺度过。
到了四月上,她才开始有些害喜。
不过她对吃很是执着,即便害喜也不会不用膳食,讳疾忌医,倒是慢慢有所改善。¢搜_搜.小·说·网, !更/新,最,快^
听到这话,红袖就低声道:“边关起了战事,倒是不太好说,不过东阳围场之行本就是为了选拔年轻俊才,积累武将,倒也与战事不太冲突,只是……”
“只是娘娘如今有孕,路途就有些艰难了。”
姜云冉却拍了一下小腹,道:“孩子坚强着呢,不会这般脆弱。”
“再说,等到了四月末,宫里又闷又热,怕是还不如熬过那十日路途,到东阳围场消暑。”
她说着,叹了口气。
“只希望战事能早早平息,不要再有杀戮,也不要耽误边关百姓的春耕。”
然而,边关战事究竟是什么走向,现在的玉京无人能知,这金碧辉煌的长信宫中,最先出事的并非武英殿。
这一日景华琰依旧在前朝忙碌,只让梁三泰过来看望她一眼,见她平安才能放心。
梁三泰十分客气:“贵妃娘娘,陛下特地让御茶膳坊给娘娘准备的八宝烧鸭,娘娘最爱吃这一口,陛下心里记挂得很。”
姜云冉笑道:“谢陛下恩赏,本宫也给陛下准备了银耳莲子羹,好让陛下清清火气。”
“梁大伴。”
姜云冉点了一句梁三泰的名字。
梁三泰忙点头哈腰:“娘娘您说。”
“本宫知晓陛下国事繁忙,但龙体要紧,梁大伴还是要好好侍奉陛下,务必要让陛下准时准点用膳,若是陛下不肯用,你就说是本宫特地叮嘱的。”
梁三泰定是说不动景华琰,但贵妃娘娘一定可以。
见贵妃愿意担这个责,梁三泰整个人都放松了,他越发恭敬:“娘娘对陛下的关怀,让下臣感动不已,难怪娘娘能简在帝心。”
对于这种奉承话,姜云冉不置可否,只让他回去忙了。
景华琰不过来,姜云冉便领着宫人们一起用晚膳。.5?d/s,c*w¢.?c?o′m?
晚膳过后,她正同几人一起散步,就听外面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那声音密密匝匝,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