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州城外,通往北方的官道上,尘土飞扬。_a~i_h·a?o\x/i¢a~o`s_h^u,o!..c-o\m/
一支与岭南常见的商队或部落队伍截然不同的仪仗,正缓缓接近这座新兴的南方雄城。
旗帜鲜明,仪卫整肃。
队伍前方,是数十名身着崭新绯色官袍、腰佩横刀的禁军护卫。
一个个身姿挺拔,面容肃穆,眼神锐利,显然是来自长安的精锐。
他们簇拥着一辆装饰并不奢华、但规格极高的西轮马车,车帘紧闭,透着一股不容侵犯的威严。
马车之后,是数十名捧着托盘的随从。
托盘上覆盖着明黄色的绸缎,隐约可见下面是金银、绸缎、玉器等赏赐之物。
再往后,则是一些吏员和仆从。
整支队伍,规模不算庞大。
但那种源自帝国中枢的威仪和法度,却如同无形的压力,弥漫在空气之中。
让沿途偶尔遇到的恪州百姓,都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敬畏地远远避让。
“来了!”
城楼之上,负责瞭望的哨兵,第一时间将消息传了下来。
早己等候在城门内的,是一身崭新“恪州都督”朝服的李恪。
(这里是李恪参照唐制,结合自身喜好和岭南气候,略作修改,更显英武合身)
他的眼神微微一凝,随即恢复了平静。
李恪深吸一口气,嘴角勾起一抹恰到好处的、带着几分激动和谦恭的笑容,朗声道:
“传令!开城门!随本王出城,恭迎天使!”
“遵命!”
厚重的包铁城门,在吱呀声中缓缓打开。
李恪当先迈步而出,身后是陈平之(恪州长史)、魏征风(恪州司马)、王大山(军事统领)、张铁山(工部主事)、钱多多(户部主事)、周平(兵部主事)等一众恪州“文武百官”,
皆身着统一制作的、代表各自品级的崭新官服,紧随其后,步伐整齐,神情肃穆。*幻!想?姬/ +免^肺!跃^渎·
再往后,是五百名经过精挑细选、代表着恪州军容的恪字营士兵。
他们身着锃亮的钢甲,手持雪亮的长矛,排列成整齐的方阵,立于道路两侧,鸦雀无声。
只有猎猎作响的“恪”字大旗,在风中招展。
没有过分的喧嚣,没有铺张的排场。
但那严整的队列,肃穆的气氛,以及官员们身上那股不同于岭南常见部落头领的干练与自信,都无声地展示着恪州的秩序与力量。
当钦差的队伍行至距离城门百步之遥时,为首的禁军校尉一挥手,队伍缓缓停下。
马车的车帘被轻轻掀开。
一位身着紫色朝服、面容清癯、眼神明亮、颌下留着三缕整齐长髯的中年官员,在两名随从的搀扶下,从容不迫地走下马车。
此人,正是当朝中书舍人、深得李世民信任的能臣——马周!
马周此人,出身寒微,却才华横溢,性格刚正,目光敏锐,处事干练。
李世民特意挑选他作为此次钦差,正是看中了他的这些特质。
既不会轻易被表象迷惑,也不会过分偏袒任何一方势力,能够相对客观地完成探查虚实、传递圣意的任务。
看到城门外那严整的迎接阵仗,尤其是为首那位器宇轩昂、虽然年轻却气度沉稳的吴王李恪后。
马周的眼中,不易察觉地闪过一丝讶异。
来之前,他听了太多关于这位吴王殿下的传闻,有神乎其神的,也有不堪入耳的。
但此刻亲眼所见,对方的姿态放得很低,礼数周全,并未如某些传言中所说的那般“跋扈嚣张”。\如^闻·罔. -已¨发~布!蕞-芯\彰·结^
而且,这恪州的军容和官员的精神面貌,似乎也远超他的预期。
“臣,大唐恪州都督李恪,恭迎天使!”
不等马周开口,李恪己经抢先一步,率领身后众官,对着马周深深一揖。
姿态放得极低,完全是下级迎接上差的恭敬模样。
他没有自称“本王”,而是用了朝廷刚刚(通过情报己知)可能要正式册封的官职“恪州都督”。
既是提前认领,也显得更加符合臣子本分。
“臣等,恭迎天使!”陈平之等人亦齐声行礼。
“殿下不必多礼!诸位大人不必多礼!”
马周连忙上前几步,虚扶一把,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
“马周奉陛下旨意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