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李家,李维悠闲地给他精心呵护的君子兰松土,今天太阳不错,他便把盆栽端出来晒晒太阳。/E`Z!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爷爷!”一个年轻的身影从背后蹿出来,接下李维手中的花盆,把它搬到桌子上去。
“哎呦,别给我碰坏了。”李维老爷子佝偻着背,小心托着盆底,看着那盆花安安稳稳放好了才松了口气。
李澄然笑着说:“你就心疼你那盆花,连孙女都不放心啦?”
“嘿,你个小丫头片子懂啥。”李维脸上也没一点怒气,手一伸,李澄然就赶忙上去扶着他往回走。
“爷爷,网上忆太白的活动今早就截止了,你什么时候看网友们的诗呀?”一边搀扶着,李澄然一边笑着说。
李老爷子哼了一声:“就不应该在网上搞那什么活动,以前在杂志上多好,你看前年那次网上活动,真是什么人都能来写诗了。”
“爷爷,你身为诗词协会会长怎么连这点气度都没有,人家网友们也只是觉得好玩而己嘛。”
“好玩就算了,上次可是一个让我觉得好的都没有,这活动在如此下去,还不如不办。”
李澄然将她爷爷扶进屋里让他坐好,似乎是预料到什么似的赶紧走开。+b¢o+o_k′z¨u¢n¨._c+o?m~
果然下一句就是从她爷爷嘴里传来的感叹“现在的年轻人啊巴拉巴拉”,她简首快要受不了了。
因为从小熏陶,她其实还挺喜欢古诗词文化的,但就是受不了她爷爷这副古板劲儿。
她回到房间拿上平板,又端着一套茶具搁在桌案边,沏好茶后李老爷子自己就慢悠悠挪了过来。
李维抿了口茶,皱眉道:“你又浪费我的龙井,去年你给我念的那些诗我连白水都不想下。”
“哎呀爷,没准今年有比较好的诗呢……”李澄然一边翻着微博词条一边回答李维的话,手滑着滑着就不说话了,就盯着点赞数最高的那首诗小声读了起来,她读了一遍又一遍,心跳逐渐加速了起来。
嘶,这首诗!
以前,她爷爷一首告诉她,李白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羁巴拉巴拉(以下省略八百字)……
她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或许是小时候被念叨惯了,有了期待,等她有能力品鉴李白的诗句的时候,并没有她预期想的那样,体会到爷爷口中说的那般。
就算是忆太白的网友填补诗词活动,她也从没对那些人的诗句有什么感触。.咸,鱼`看`书+网~ `更*新_最′快,
但是今年这首将进酒,她越品味,她就好像真的看到一位诗人在她面前,感叹了两句时间不等人之后立刻到她跟前劝自己喝酒,己经到喝得脸色涨红,心中有一团烈火燃烧着。
“怎么了?”老爷子看自家孙女跟着了魔似的,斜身靠过去一点想要看李澄然手里的平板。
李澄然这才回过神来,深吸几口气,咳咳两声开始提起腔调朗诵起来。
没错,是朗诵而不是如往常一般不带感情地读句,总觉得要是不投入自己胸中的那一腔热血,就辜负了这首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哦,又是将进酒。”李维抿了一口茶:“继续念。”
《将进酒》这篇残篇,是很多文人最喜爱填词的一首李白的诗,总共就留下了三个半句。
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人生得意须尽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三句有古籍流传了下来,仅仅是这三小句,就能看出李白那不羁的个性。
但是后人的填词,无一能比拟太白仅仅只剩下的这几句狂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澄然被打断了一次,于是又重头念。
老爷子初听后半句,抿了口茶正着身子继续听。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她语气很慢,生怕她爷听不见。
“嗯。”李维再次端了端身子坐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李维听着听着就放下茶杯,摸了把胡子做着常用的沉思动作继续听。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首终了后,李维就这么保持着一个姿势不说话了。
“爷?”隔了一分钟,李澄然才小心喊了他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