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带飞全家:我八岁考状元 > 第103章 潜心苦读备乡试

第103章 潜心苦读备乡试

经历了知府大人的亲自召见和漕帮少帮主那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之后,沈青云在南淮府城的声望,己然是如日中天,无人能及。-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

然而,他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更未曾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他深知,这一切的荣耀和赞誉,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唯有那实实在在的功名和深不可测的实力,才是他安身立命,实现抱负的真正根基。

乡试,这通往更高一级功名,也是真正能改变寒门子弟命运的龙门之跃,己然近在眼前了。

他将自己所有的心思和精力,都重新投入到了紧张而又刻苦的备考之中。

岳麓书院那间位于后山,略显偏僻却也最为清净的“静心斋”,再次成为了他闭关苦读,潜心修炼的“道场”。

每日天不亮,他便会点亮那盏昏黄的油灯,在微弱的光线下,贪婪地阅读着山长顾炎先生和周济安、钱汝成等几位恩师前辈特意为他搜集来的,各种关于乡试的典籍资料、历科真题、以及名家批注过的经典范文。

乡试,与之前的县试、府试、院试,在考察的内容和侧重点上,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它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对《西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记诵和理解,更会涉及到一些关于时政民生、钱粮赋税、兵刑刑狱、农桑水利等更为具体和……实用的“经济之学”。

其策论的题目,也往往会更加的宏大和……尖锐。~3¨叶*屋_ !唔·错·内~容′不仅要求学子有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深厚的文字驾驭能力,更要求他们有广博的知识储备、独到的见解、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那份心系天下,敢于首言的担当与情怀。

这对于那些只知埋首故纸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寻常书生而言,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巨大鸿沟。

但对于沈青云这位拥有着“后世灵魂”和超越时代见识的“穿越者”而言,却……恰恰是他的优势所在!

他将自己前世在考古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所积累的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与这个时代的儒家经典和圣贤之道,进行着巧妙的融合与……重构。

他尝试着用一种更为宏观,也更为理性的视角,去审视这个时代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去分析这个王朝的兴衰更迭,利弊得失,去探究那些隐藏在历史迷雾背后的,更为深刻和……本质的规律。

他将自己的这些思考和感悟,都一一倾注于笔端,融入到一篇篇立意高远,见解独到,言辞恳切,却又暗藏锋芒的策论之中。

他的文章,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对圣贤经典的引经据典和空泛议论,而是充满了对现实民生的深切关怀和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担当。其见识之深远,思路之清晰,观点之新颖,建议之务实,往往能令那些批阅他文章的先生们,都拍案叫绝,赞叹不己!

“青云此子,其胸中所藏之丘壑,其腹中所蕴之良谋,远非寻常少年所能比拟!老夫观其文,如观壮阔山河,如闻金戈铁马,如品醇厚佳酿,如沐浩荡春风!其汪洋恣肆之才情,其鞭辟入里之见识,其心系天下之情怀,实乃……我大夏王朝未来之柱石,社稷之栋梁啊!”顾炎山长在一次仔细批阅了沈青云新近写就的一篇关于“西北边防与屯垦之策”的策论之后,忍不住抚须长叹,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自豪!

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收了一个足以名垂青史,光耀千古的绝世奇才啊!

除了在策论方面下足了苦功之外,沈青云也没有放松对经义、诗赋等其他科目的温习和锤炼。¨墈~书`君* !埂/芯¢嶵_快.

他每日都会规定自己,背诵一定数量的经文典故,揣摩一定数量的范文佳作,练习一定数量的试帖诗和八股文。

他那近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和那份超乎常人的专注与坚韧,让他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内,便将那些原本对他而言还略显生疏和晦涩的儒家经典,都掌握得是滚瓜烂熟,融会贯通。

他的字迹,也在这种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的刻苦练习之中,变得越发的遒劲有力,自成风骨,颇有几分大家气象了。

林墨轩和钱少游,依旧是他最为亲近,也最为得力的“学友”和“竞争对手”。

三人时常会聚在静心斋那间简陋的小厢房里,或者岳麓书院后山那片清幽的竹林之中,共同探讨学问,切磋琢磨,互相出题考校,砥砺品行。

林墨轩的沉稳踏实,钱少游的机敏跳脱,以及沈青云那深不可测的渊博才学和超越时代的独到见解,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补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