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凌霄盯着那枚刚从弹药箱里取出的弹丸,眉头不自觉地紧锁。/狐})恋?文D#?学′ ¨更-?±新[最¥$?快%3o
它造型奇特,呈流线型的梭状,通体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但更让他心头泛起疑虑的是它的尺寸——小巧得惊人!一名工作人员单手就能稳稳托住。
“这玩意儿……能有多大的杀伤力?”
刘凌霄暗自思忖,下意识地掂量着想象中的重量。根据他的经验判断,这枚特制炮弹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五公斤。在传统火炮动辄几十公斤甚至更重的炮弹面前,这小家伙显得过于“袖珍”了。
没有巨大的装药量,仅靠这点质量,它能造成什么实质性的破坏?他心底涌起一股强烈的担忧。
就在这时,旁边一位工作人员的对讲机里传来急促而清晰的指令,要求他们立即根据接收到的坐标和方位参数,进行定点打击测试。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毕竟还处于实验阶段,操作这些尖端电磁炮的都是科研人员,而非训练有素的炮兵战士。只见一名工程师动作麻利地取出那枚梭形弹丸,迅速装填入炮膛。整个流程虽然精确,但少了军队那种行云流水的默契和速度感。
就在刘凌霄的疑虑尚未散去之际,电磁炮的各项准备工作已通过层层检验。声极其尖锐、短促的音爆,炮口猛然喷射出弹丸!
没有传统火炮震耳欲聋的轰鸣,没有灼目的火光,更没有弥漫开来的刺鼻硝烟。现场唯一能证明这次发射的痕迹,是炮架因后坐力而微微下压激起的些许尘土。.幻¨想?姬/ /无~错+内\容_然而,这阵微尘在旷野的轻风中迅速消散,仿佛刚才那石破天惊的一击从未发生。
“这……这就完了?威力看起来实在有限啊!”刘凌霄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困惑,拦住了一位正拿着平板电脑记录数据的工程师模样的中年人。对方显然认识这位局长,停下脚步,神情认真地解释道:
“刘局长,您一定理解能量守恒定律吧?在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物体的速度越高,它所携带的动能就越大,这是物理的铁律。”
工程师顿了顿,用更具体的例子说明:“就拿我们现役主战坦克装备的125毫米滑膛炮来说,它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其核心的钨合金穿甲弹芯重量大约在7公斤左右。这种炮弹的炮口初速度最高能达到每秒1500米左右。凭借这样的动能,理论上它能穿透接近1000毫米厚的匀质装甲钢板。”
“而我们正在测试的这款,”工程师指向旁边线条流畅的电磁炮,“是采用最新线圈加速技术的电磁炮。它的口径是79毫米,发射的铝合金弹体最大重量约为35公斤。”他特意强调了一下铝合金材质带来的材质简量化优势。
“关键点来了,”工程师眼中闪烁着技术自信的光芒,“别看它的质量只有传统穿甲弹芯的一半,但它的出膛速度却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全功率状态下,我们的监测系统捕捉到的最大初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每秒7500米!”
他快速在平板电脑上调出一个计算公式:“根据动能公式 `e_k = 1/2 v2` 计算,即使质量较小,但速度提升带来的动能增长是指数级的。简单对比,我们这枚35公斤的电磁炮弹丸所携带的动能,大约是7公斤传统穿甲弹芯的125倍!”
工程师的语气带着明显的自豪:“这种能量级别的优势是颠覆性的。!兰~兰/文?学? *免!费\阅^读_我们的测试数据显示,在50公里距离内,弹丸的动能衰减率才达到50。这意味着,即使在100公里外,我们的电磁炮弹丸仍然保有足以轻松贯穿2500毫米以上匀质装甲钢的恐怖威力!这是传统化学能火炮根本无法想象的射程和穿深!”
他进一步透露:“而且,局长,眼前这款79毫米口径的还只是‘小兄弟’。我们正在测试平台上进行验证的另一款300毫米口径的电磁炮,那才是真正具有战略级毁伤能力的‘大杀器’。”
刘凌霄听着这清晰透彻的讲解,心中的疑云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震撼。工程师说得没错,这电磁炮所代表的,是武器发展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跃迁!
“那么,这种武器目前有没有明显的短板或者弊端呢?”刘凌霄追问道,他深知任何先进技术都不可能完美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