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瓦村的夜风裹着潮湿的泥土味,林夏抱紧怀中滚烫的医书,望着小张逐渐冰冷的尸体,后颈处那枚银针泛着幽冷的光,与二爷出手时的手法一模一样。*3-y\e-w·u~./c_o-m¨
远处犬吠声此起彼伏,祠堂前石桌上的药汤早己凉透,而那个神秘莫测的二爷,只留下一句冰冷的指令便消失在了夜色中。
林夏颤抖着手指,轻轻的合上了小张未瞑的双眼。手心那行未写完的字迹刺得她眼眶生疼,“二爷...是...”,
这半句话像一根刺扎进了她的心里,二爷究竟是怎样的人?是救命恩人,还是幕后黑手?
她不敢细想,只是将小张的尸体小心翼翼地安置在祠堂的角落,准备等天亮后再想办法处理。
回到住处的时候,天己经蒙蒙亮了。林夏疲惫地瘫坐在椅子上,翻开那本手抄医书,试图从那些古怪的病症解法中寻找线索。
可爱她的思绪总是不受控制地飘向那个神秘的二爷,还有那充满谜团的“鬼医门”。
就在她心烦意乱之际,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诊所打来的电话,说有一位老患者病情突然加重了,让她赶紧的过去。
由于新诊所正在装修,林夏给患者看病,全是上门服务。
林夏匆忙赶到患者的家中,这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长期受慢性疾病的折磨。
林夏像往常一样为老人搭脉,眉头却越皱越紧,老人的脉象混乱不堪,各种症状交织在一起,让她一时难以判断症结所在。¨零^点·看^书¨ +追^最\新/章!节~
就在这个时候,她的目光被老人床头的一个古朴的物件吸引了。
那物件造型奇特,表面刻着一些奇怪的纹路,看似随意却又仿佛暗藏某种规律。
“这是啥?”林夏忍不住问道。
老人的儿子摇摇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老物件,也不知道有啥用,就一首放这儿当一个摆设。”
林夏拿起物件,仔细的端详着。突然,她鬼使神差地将物件靠近老人的手腕,奇迹发生了。
那物件似乎产生了某种微妙的感应,隐隐的指向老人手腕上的一处穴位,而那穴位周围的皮肤,竟然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红晕。
林夏的心中一惊,又试着将物件移向老人身体的其他部位,每到一处关键穴位,物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或微微发烫,或者轻轻的震动。
林夏如获至宝,一种前所未有的兴奋涌上了心头。她意识到,这个看似普通的老物件,或许就是解开许多疑难病症的关键。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一头扎进诊所的藏书室,翻阅大量的医书古籍,试图找到与这个灵物相关的记载。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本破旧的医案笔记中,她发现了一段模糊的描述,提到古代曾有医者用类似的物件辅助诊断,能更精准地找到穴位,判断人体的吉凶状况。
林夏迫不及待地将灵物应用到临床诊断中。一位患有顽固头痛的患者前来就诊,林夏用灵物在患者头部探寻,很快就找到了,几处被常规诊断忽略的关键穴位。~x`w′d+s*c-.?c?o¢m*
她根据灵物的指引,调整了治疗方案,配合特殊的针法和草药,患者的头痛症状竟在短短的几天内得到了极大缓解。
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疑难病症患者慕名而来,林夏凭借灵物的帮助,成功的治愈了许多之前束手无策的病例。
然而,林夏并没有被这些成功冲昏头脑。她深知,在这神奇灵物的背后,必定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随着对灵物研究的深入,她发现灵物不仅能辅助诊断,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病情的发展和吉凶。
这种超自然的能力,让她既兴奋又恐惧。
转眼到了与二爷约定的日子。夜幕降临的时候,林夏怀揣着《黄帝内经》,独自前往后山的乱葬岗。
荒草丛生的坟地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的阴森,林夏强忍着内心的恐惧,一步步的向前走去。
终于,她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二爷戴着斗笠,站在一座破败的坟茔前,手中拿着一束散发着奇异香气的草药。
“来了。”二爷沙哑的声音在寂静的坟地中回荡,惊起了几只栖息在树上的乌鸦。
林夏点点头,握紧手中的医书:“您说要告诉我一些事情?”
二爷沉默了良久,缓缓的摘下斗笠,脸上的疤痕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狰狞可怖。
“我和楚雄,都是‘鬼医门’的人。”
二爷的声音低沉而冰冷:“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