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扶起一位跪地痛哭的老妇人,看着台下无数双饱含热泪却充满信任的眼睛,沉声道:
“青州的父老乡亲们!董卓乱命,世家伪善,皆不能动摇我青州根基分毫!
从今日起,我青州,只奉弘农王(少帝刘辩)为正朔!秣马厉兵,整军备战!待时机一到,必提兵西向,诛杀国贼董卓,廓清寰宇,还我大汉朗朗乾坤!”
同时刘复下令祭奠那些被张俭和宦官害死灭族的无辜者。/2^叭+墈·书/王′ +庚.辛!最-全-
“谢刘使君!”有幸存者遗孤出言感谢。
消息传出后各人反应各有不同,
董卓乐呵呵的对李儒说:
“如今刘复彻底得罪世家了。”
反应最大的当属孔融,当年因为他年幼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留了张俭,致使哥哥孔褒惨死。
不久母亲郁郁而终,虽然外边的传说是孔家母子三人争相认罪,美名远扬,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他绝对不要这狗屁名声!
他恨不得亲手切了张俭,但却绝对不可以表现出来。
为了维护形象,不能过分,不过听说孔融好几天都和朋友晏饮大醉。
时间如梭,初平元年(190年),
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城三公书信,发檄文传至各镇诸侯,陈述董卓罪恶,称天子危难,企望义兵以释国难,于是诸侯纷纷响应,共同起兵讨董。+求.书?帮? .首^发_
最后群雄汇集,共同结盟对抗董卓,通过众诸侯推举,袁绍任盟主。
青州牧、安东将军、武威侯刘复,得知消息后,点起两万精锐兵马,带着典韦,黄忠,文丑,周元,王奎等文臣武将浩浩荡荡向诸侯会盟之地进发。
一路上,军旗烈烈,刀枪映日,百姓侧目。
到达会盟处时,只见各路诸侯营帐连绵,人声鼎沸。曹操、袁绍等诸位豪杰己在此汇聚。
刘复下马步入大帐,与众人一一见礼。
袁绍见刘复前来,起身相迎,笑道,
“久闻刘将军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此次讨董,将军带来两万雄兵,想必定能为我等增添不少助力。”
刘复拱手道:“董卓逆贼,人人得而诛之。刘复虽不才,愿为讨董大业肝脑涂地。”
由于刘复来时众人己经结盟完毕,所以刘复就以客军暂驻。
这也是刘复故意谋划的,他并不想和这些东西混成一团。
旌旗蔽日,营垒连绵数十里。
来自关东各州郡的兵马汇聚于此,人喊马嘶,甲胄碰撞,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躁动与各路诸侯间微妙的试探与防备。?如?闻′网? *首·发-
袁绍身为主盟,高踞主位,虽面带笑容,眼底却藏着审视与算计。曹操立于其侧,目光锐利如鹰隼,扫视着每一位进帐的诸侯。袁术、刘岱、张邈、孔伷、张超、鲍信……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带着各自的目的和野心。
当帐外传来一阵沉稳有力的脚步声,帐内喧嚣略减。
帐帘掀开,刘复一身玄色鱼鳞甲,外罩暗红战袍,按剑而入。
他身后,紧随着三道身影,甫一出现,便吸引了帐中所有武将的目光,甚至让空气都凝滞了一瞬:
典韦如同半截黑铁塔,身高九尺有余,筋肉虬结,几乎要将那身特制的重甲撑裂!他面容粗犷,虬髯戟张,背负两柄短柄大铁戟,戟刃寒光慑人,仅凭那凶悍绝伦的煞气,便让靠近帐门的几名卫兵下意识地后退半步。
他沉默地站在刘复左后方,目光扫过之处,无人敢与之对视,仿佛被上古凶兽盯上。
另一人与典韦的悍猛截然不同,正是黄忠,黄忠身形高大挺拔,虽己年近五旬,却不见丝毫老态。
他须发微霜,面容沉毅如古松,一双眼睛开合间精光内蕴。
腰间佩刀,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背上那张巨大的铁胎弓,弓身乌沉,弓弦紧绷,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压迫感。他步伐沉稳,气息悠长,像一座随时可以爆发出雷霆的山岳,站在刘复右后方。
相较于前两位的沉稳,文丑则显得锋芒毕露。他身高八尺有余,猿臂蜂腰,面容带着一股桀骜不驯的野性。
身披亮银锁子甲,手持一杆丈二点钢枪,枪尖寒星点点。他眼神锐利如刀,毫不掩饰地扫视着帐内诸将,嘴角似乎还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挑衅笑意,仿佛在说“在座诸位,可敢与我一战?”。
他立在刘复侧后,气势逼人。
刘复带着这三位气势迥异却同样令人心折的猛将步入大帐,瞬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