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来。
贾诩正在院中看书,听到声音,他缓缓抬起头。
“张将军,何事?”
张济搓着手,脸上堆着笑。
“文和兄,我今晚在府上设宴,想请你过去小酌几杯,不知可否赏光?”
贾诩的目光在张济的脸上一扫而过。
他看到了张济眼中隐藏不住的心虚。
贾诩心中瞬间了然。
张济此人,虽有些将才,但为人贪财,性情急躁,绝不是会主动设宴的雅人。
背后,必有他人。
“是谁要见我?”
贾诩问道。
张济马上想起邹氏的话,实话实说。
“果然瞒不过先生,是这样的有一个商贾,他家主人遇到麻烦事,想请你帮忙出个主意。”
贾诩在脑中迅速过了一遍长安城里的人物。
董卓?不可能,他若想见我,一纸调令足矣。
李儒?更不可能,那家伙对我忌惮得很,巴不得我永远当个小透明。
王允那些士族?他们自视甚高,瞧不起我们这些西凉出来的人。
贾诩思来想去,毫无头绪。
他平日里为人低调,与世无争,从未与人结仇。
也不怕有人会对付他。
既然不是坏事,那或许……是个机会?
“既然将军相邀,诩,岂敢不从。”
贾诩放下书卷,微笑着答应下来。
张济见他答应得爽快,心中大石落地,连忙道:“那好,那好!傍晚时分,我来接你!”
说完,便急匆匆地走了。
看着张济的背影,贾诩在心中思量:“到底是谁?”
傍晚。
张济果然依约而来。
只是马车并没有驶向张济的府邸,而是一路向着城外而去。
贾诩坐在车里,神色淡然。
张济想开口解释,看到贾诩那副古井无波的样子,又把话咽了回去。
马车最终停在小镇外面。
陈到身穿管家服饰,早己等候在镇外路口。
张济领着贾诩下车。
“陈管家,文和先生的人我给您请来了。”
陈到对着贾诩,恭敬地深施一礼。
“贾先生,我家主人有请。”
贾诩的目光落在陈到身上。
这个男人,虽然穿着管家的衣服,但站姿笔挺,眼神如鹰,行走之间,下盘沉稳,是个身经百战的将才。
一个管家尚且如此,他的主人,又该是何等人物?
贾诩心中的好奇,越发浓重。
“有劳。”
张济见状,识趣地告辞:“那个……我军中还有事,就先回去了。”
说完,他便调转马头,溜之大吉。
陈到做了个请的手势。
“贾先生,请。”
他让贾诩坐回马车,穿过村镇,来到庄园门口。
庄园门口。
两个人影早己站在那里等候。
一个裹着厚厚的熊皮大氅,把自己缩成一团,只露出一双滴溜溜乱转的眼睛,
另一个身材挺拔,面如冠玉,抚着胡须,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眼神里透着洞察一切的智慧。
贾诩下车的脚步,微微一顿。
他认得那个抚须的年轻人。
郭嘉,郭奉孝。
颍川名士,前段时间刚被刘备请走,有些名声。
那么,旁边那个看起来有些吊儿郎当的,想必就是传说中刘备的那个神秘谋主,沈潇了。
不等陈到介绍。
那个裹在熊皮里的年轻人就快步迎了上来,热情得有些过分。
“我靠!您就是贾诩贾文和先生吧!”
沈潇一把抓住贾诩的手,上下摇晃着。
“久仰大名!如雷贯耳啊!”
贾诩被他这番自来熟的操作搞得一愣。
他一辈子为人谨慎,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不见外的人。
郭嘉在一旁轻咳,对着贾诩拱手道:“文和先生,这位便是我家沈先生。”
沈潇却不管那些虚礼,他依旧抓着贾诩的手,一双眼睛发亮。
“贾先生,外面的人都说你老实本分,不显山不露水。”
沈潇凑近,压低声音。
“可我知道,那些都是装的!”
“这天下,若论毒……呸,若论智谋,除了奉孝,我最佩服的就是你!”
“别人看的是一时一地,而先生你,看的却是天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