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证实这位国舅爷,乃至太子本人,首接资助前朝余孽,意图在京畿制造混乱,便是等同于谋逆大罪,足以一击致命。”
朱平安眼神微动,呼吸也随之加重了几分。扳倒太子的机会,竟以这种方式露出了端倪,怎能不让他心神震动?
然而,贾诩话锋一转。
“但,若证据不足,只是捕风捉影,贸然将此事捅到陛下面前,太子一党必定会反咬一口,指责殿下诬陷储君,其心可诛。”
“届时,不仅扳不倒太子,反而可能将殿下自身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朱平安紧握的拳头缓缓松开,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知道贾诩说的是实话。
首接捅出去,风险太大,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可若是就此压下,他又如何甘心?
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看向贾诩,眼神中带着询问。
贾诩微微一笑,如同看透了他的心思。
“殿下,此事不急于一时。当务之急,是让陆指挥使继续深挖,务必找到那位国舅爷与匪首之间更首接、更确凿的证据,比如来往的信件、账目,或是人证。”
“在没有铁证之前,关于审讯内容,必须严格保密,绝不能泄露半点风声,以免打草惊蛇。”
朱平安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文和先生所言极是。”
“陆柄,此事便交给你全权负责,务必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但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卑职明白!”
陆柄沉声应道,他知道这件事的分量。
“至于青枫谷一战的功劳……”
朱平安看向窗外漆黑的夜空。
“戚将军那边,让他将此次剿匪的功劳,大部分归于父皇圣明,指挥若定,小部分归于将士用命,奋勇杀敌。”
“至于本王,”朱平安微微一笑,带着几分自谦,“不过是恰逢其会,侥幸立了些微功,全赖父皇洪福与将士用命。”
贾诩抚须微笑。
殿下如今是越来越懂得藏锋了。
朱平安的目光重新落回书桌上那份刚刚记录的供词,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这个“烫手山芋”,究竟要如何才能变成一把刺向太子的利刃,同时又能确保自身毫发无损,甚至还能从中渔利。
这,将是对他智慧与手段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他心中己经开始盘算,一个更加隐秘,也更加凶险的计划,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