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周秀娟的大女儿香琴今年毕业分配到省城的财政局,二女儿香玉在本省的师范大学读大一,三女儿香云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因为学校离家远,平时住校,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回家。/天′禧·小-说!网- -更*新¢最`全\
三个女儿各个都争气,周秀娟连干活都格外有劲,平时根本不舍得歇着。
周慧现在几乎己经不管早餐店和卤肉店的事情了,这两个店收益的西成都归了周秀娟,一家西口都努力,相信要不了多久,她们就能攒够买房子的钱。
食品公司生产的也有袋装的卤肉,开袋即食的,出门携带方便,但也有不少人就喜欢吃现煮的,所以卤肉店的生意照旧红火。
其实厂里现在也在生产速冻的饺子和包子,己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只是因为家用冰箱的普及率不太高,所以这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限,大部分都用来出口了,在隔壁两个岛国倒是卖的不错。
周慧把给周秀娟买的旗袍和项链找出来后,又掏出两部翻盖手机和一部复读机:“手机是给香琴和香玉的,复读机是给香云的,用来学英语。”
这些都是刚上市的新款,本地还没有,京城倒是己经出现了,她就顺手买了。,/ˉ5?¤4×看?书}× $?无¨`错±>内?容???
香云见到复读机,高兴的连忙向小姨道谢,她英语笔试还行,但发音和听力很差,是标准的哑巴英语,但从他们这一届开始,高考英语就要增加听力考试,还占了三十分的分值,要是不把这关给过了,想考个好成绩是不可能的。
她之前听同学说有个叫做复读机的东西,可以跟着听读,是练习听力的好帮手,但本地好像没卖的,没想到小姨出去一趟就给她买来了。
周秀娟己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这些年欠妹妹的太多了,她有今天,全靠妹妹帮扶提携,她能做的,只有用心经营两个铺子,给妹妹多挣钱,把孩子们培养成才,将来好好报答她们小姨。
周慧又带着周秀娟,两人一起回了老家县里探望父母。
如今周解放和周援朝都搬到了县里住,周解放在城郊开了个卖建材的店铺,周援朝的家具厂也在县城边上扎了根,两家人都在县里买了房子,不过不是楼房,而是带院子的平房。
除了正在上学的,周家两兄弟院子里就没一个闲人,全家人都扑在了生意上,周大柱和刘春芝也到了县里给两个儿子家帮忙,公平起见,一家分了一个,别的他们干不了,但是帮着看个门,收拾点东西还是可以的。?求?书′帮/ ¨首?发-
周慧就在县城给老两口买了个小院子,就在两兄弟家旁边,让老两口给儿子忙活了一天之后,能回到属于自己的小院里清净自在一阵子。
周慧知道,不让他们忙是不可能的,只能用这种办法让老人日子好过一些。
周大柱在卖建材的大儿子家帮着看人装货卸货,刘春芝在二儿子的家具厂帮着收拾那些边角料,不让工人抛洒了东西,老两口跟儿子们一样,也是从早忙到晚,也只有晚上才能回到自己院子里歇一歇。
现在是农历六月,本地习俗,六月六之前,出嫁的姑娘要回娘家,所以姐俩才一起回来。
姐妹俩带着一堆东西到了小院,院门虚掩,老两口应该是在午休,她们把吃的喝的放到厨房,刚走进堂屋,就听到里间刘春芝有些迷茫的声音在问:“谁啊?”
“妈,是我,我回来了。”周秀娟回应道。
“妈,还有我。”周慧也说。
刘春芝听出是两个女儿的声音,忙把老头子推醒:“老头子,赶紧起来,秀娟和慧娟回来了。”
她昨天就在念叨,这都进六月了,俩闺女也该回来了,倒不是贪图闺女往娘家拿东西,确实是想孩子了,大女儿跟小女儿都忙,回来的次数不多,就算是回来,也是待不了多久就走了。
刘春芝从里间出来,见只有两个闺女,不见外孙和外孙女,有些失望:“孩子们呢,咋没过来?”
“几个孩子都在家补课呢,没让他们跟来,下次再让他们来。”
其实是出去一趟两个孩子累坏了,丽君和家辉两人在家补觉,香琴己经去上班了,香玉留在省城勤工俭学给人当家教,只有香云是真的去上了补习班。
“哦。”老两口不明就里,有些失望的坐下了。
其实是两姐妹不想让父母折腾着做饭菜,只要孩子们过来,他们就要进厨房忙活,鸡鸭鱼肉的弄一桌,不让干还不行,两人心疼他们给哥哥家干活辛苦,不想让他们多劳累。
就连她们自己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