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以太子不曾至,故圣上立功论才,未曾立长而论礼也。!d,a′k!a~i\t?a~.\c-o?m¨
徐光上言:晋王久立在先,见总六军,恐自乱。
因此王上忧闷,病体难痊。
”刘聪听说大惊,问于张宾、姜发,发曰:“长太子素性怯弱,羽翼亦少,太子但趣驾回朝,则无人敢异议矣。
趁今晋兵已解,作速班师,毋使后悔。
”聪以目视张宾,宾点首,刘聪遂收拾回平阳而去。
当时之人见两国罢兵,地方得靖,有诗叹曰: 晋汉争衡几一年,元元涂炭可辛酸。
夜闻犬吠心皆失,日听风声胆尽悬。
星驰僻径甘耽苦,露宿空山忍受寒。
今朝两敝收戈甲,始得安身贴席眠。
第六十九回 司马冏骄横起祸
永嘉三年,汉元熙六年,六月,成都王见各镇刺史因本方寇乱,散去十七,惟中州弱镇数处,遂亦各遣归,于是诸王俱回藩府。
成都王发荡阴,将进朝伏命。
至邺城,安下兵马,只命陆机、卢志、石超、牵秀将兵三千赴京。′q!u.k\a`n\s~h+u¨w?u′.+c,o^m*
卢志曰:“未可即便亲去,今齐王擅大权于内,我王掌兵权于外,焉能必其心无疑贰?何不遵古旧制,虚应故事,遣人先上大将军印绶于朝,以试齐王之心。
看其发落,便知分晓。
”成都王从之,先令人上表,送印绶入朝纳还。
齐王喜其能崇礼让,即差使臣备仪仗,迎接成都王入朝。
加授太尉大将军、都督中外大将军事、节钺,录尚书事,赐九锡,剑履上殿。
卢志又劝曰:“历盛满者菑必险。
斯际君子在野,小人在位,葛、董、孙、韩等五公用事,心怀妒忌,岂容人出其上,而不思加害者乎!宜辞九锡并诸军事,上表论战亡各镇刺史折兵损将之功。
”成都王即命陆机作辞表,并请加封将士。
齐王见颖辞军,心中大喜,即奏帝加卢志暨部下十大将军为辅国忠义将军列侯,以陆机为镇国将军,代领成府内外许、颖、漳、邺诸军事,留成都王、长沙王、东海王在京,共参庶政。_h*o?n`g\t\e·x?s~..c~o~m/
自此成都王威名雄盛,朝野尊敬,过于齐王。
葛旟密说齐王曰:“成都王乃帝室至亲,有反正退贼之功,人多归心。
惠帝今无后裔,倘一日有人上言,立为太弟,我辈其将不利矣。
清河王司马覃年已八岁,亦武帝之孙,昭穆甚顺,何不先奏惠帝,立为太子,以杜朝野之议,成都王之念亦杜矣。
”齐王从其议,密约东海王上本,保覃为太子,固安国本。
惠帝准奏,诏覃入宫,加齐王冏为太师,东海王越为司空、领中书省、监军国大事。
长沙王司马义见冏、越二人互相荐举,附会弄权,乃亦间说成都王曰:“窃见齐王擅威专政,将不利于社稷,我等以弟兄之情待之,不以他为备,一旦变生,吾等必遭其害矣。
”成都王曰:“我今以仁义待彼,彼肯以禽兽遇我而致噬啮乎!弟兄手足,毋得见疑,自为仇敌,以取笑话。
”长沙王又曰:“齐王固无此心,其门下人怀谋已久,不观孙秀、士猗、司马雅之事乎,何曾由得赵王,而致淮南授首,此明鉴也。
吾非离间骨肉,不过劝弟早为防备,以自全耳。
”成都王曰:“兄宜谨慎,勿可轻泄,容吾思之。
”相谢而别。
归府,召卢志入密室,以长沙王之言道白一遍,志曰:“大王向者渡河反正,黄桥一战,直逼洛阳。
今者纠合诸侯,漳河、高鸡泊皆得大捷,汉兵退去,已起齐王之畏矣。
前不发粮应赴,未必非谋心之所使也。
今见长沙王与大王征汉事久远,疑有暗合之意,故齐王乃勾结东海王串同行事。
长沙王亦恐二雄不并立,虑患及身,密为大王道之耳。
”成都王曰:“彼今势大权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