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特像
费希特(Fichte,Johann Gottlieb,1762—1814),德国哲学家、爱国者,先验唯心主义运动第一位主要代表人物。!比¢奇,中¢蚊?王′ `更~芯·最`全.
黑格尔像
黑格尔(Hegel,Ge Wilhelm Friedrich,1770—1831),最后一位近代哲学体系的伟大奠基者。其事业承袭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的衣钵,标志着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
费希特(1762—1814)在世的日子并不长,52岁就去世了,作为思想家,他比阿恩特高明。他对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并不十分自信;的确,他的性格比较多疑,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但他的内心充满纯真的热爱人民的感情,愿意为他们献出一切。他是卢桑地一个赤贫的织带匠的儿子,他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政治舞台的无产者;因此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雅各宾派,是一切世袭制度的天敌。他是康德的学生,希望把康德动摇了的理论重新建立起来,维持“自我”学说,恢复人的自决意识,但同时,他的确又成了康德和路德的反对派。+顽¨夲`鰰¢栈? .芜?错.内~容/关于哲学,他曾经非常精辟而又简单地说过,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哲学。这样的哲学观点和他的出身,使他在政治上提出非常激进的几乎与美国人一样的要求;而康德始终企图在“公民”与“国民”的权利上作出区别,费希特却教导说,人的罪恶本性,随着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将可怕地习惯性地增长。
所有这一切,上层阶级都原谅了他,因为他在“对德意志民族的讲话”中,猛烈抨击共同的敌人,他不仅反对拿破仑,而且敢于在柏林直接反对那些袖手旁观的人,在这些人中包括席勒和歌德。费希特是德国人中少见的,他虽然出身下层,却谁也不怕,不管是国王还是天才。
黑格尔(1770—1831),在所有的哲学家中,他是最出色的一个,常常被称为费希特的接班人;但他只是在理论上是费希特的学生。他与海德尔一样,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稳步地不断向上,虽然其间会出现曲折;但他从而得出来的政治理论却相当新颖。/小_税!宅` /冕,费.岳-读-
如果说费希特以他的浪漫主义方式热爱德国和自由,那么黑格尔既不爱人类也不爱国家,他只喜欢他的逻辑和秩序;在冷静和透彻方面,酷似康德。
虽然黑格尔认为普鲁士是完美的,但他充分知道,他憧憬的是理想化的国家,而不是他生活居住在那里的国家;尽管如此,他对国家提出来的新要求,只是根据法律要求司法公开和陪审法庭制度。甚至在当时,也只有少数人认识到,这个金字塔形的国家,只是在使国家神化,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个世纪以后,法西斯和共产党人从不同的方面都利用他的作品,强调国家的作用。普鲁士警察国家的统治者双手拥抱黑格尔,因为它反对社会主义,因为黑格尔能从理论上向它的臣民证明国王声称应该享有的权利。
“日耳曼优越于其他一切文明形式的概念牢固地建立起来了,这与日耳曼依靠武力的做法是十分不同的,它保证了日耳曼的胜利。确实,因为这是永恒世界的内在部分。”费希特写道;他在“关于国家的信条”中进一步写道:“除了强者的权力外,国家之间不存在法律和权力。一个已经注定了命运的人,有道德的权利,利用力量与智慧去完成自己的命运。”如有人把黑格尔的话,“战争是永恒的,也是道德的”加上去,那么他就具备了他那个时代德意志世界带头人的条件,成为两个最有名的哲学家。
德意志上帝,在德国悲剧的这个阶段第一次出现了。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时刻,德国思想界与德国国家政权结成联盟,在高等学府的大课堂里,不仅仅发出复仇的呼声,而且还有被认为是道德的和哲学的信条——统治世界的要求,条顿人至少要成为欧洲的领导,这些烫金文字被篆刻在19世纪的进门柱上。由于有这样的传统,今天的黑格尔和费希特的徒子徒孙们,为什么不能欢呼他们的条顿领袖呢?
这些德国解放的先驱者,为了德国人真正在想些什么呢?他们是否热爱人民,为了他们的解放而献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