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 > 第660章完结

第660章完结

走进清华大学之后,华罗庚仅用一年半的时间,便攻下了数学系的全部 课程。?如?闻′网? *首·发-他还自学了英文、德文和法文,并且先后在欧美、日本等各国数学杂 志上发表了十几篇关于数论方面的论文,引起了外国数学专家的兴趣。这位 年仅25岁的青年所表现出的惊人才华,使清华园里的教授们再也不能沉默 了,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清华大学决定破格提拔华罗庚为助教,让他讲授 微积分。这位只有初中学历的青年学者,终于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熊庆 来对华罗庚更加信任,每当他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就会一边用铅笔敲着自 己的前额,一边朝隔壁喊:“华先生,请你来一下,帮我看看这道题怎么解 呀!”

1936年夏,在学校推荐下,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委员会保送华罗庚赴英国 剑桥大学学习。

宁静、美丽的剑桥,是世界闻名的大学之城,在剑桥的一座大厦里,有 一把高背座椅,那是当年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坐过的地方,如今坐着声名 赫赫的英国数学家哈代。当华罗庚来到剑桥时,碰巧哈代正去美国讲学,临 行前留下话,表示华罗庚可以在两年内拿到博士学位,而一般人至少也需三 年。可见哈代对华罗庚已是另眼相待了。对在剑桥的求学者来说,“博士” 是梦寐以求的头衔,凭着这块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回国后可以终生有靠。¨小.税/C?M¨S′ `首_发, 但是,为了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必须交纳巨额学费,而且只能选择有限的课 程学习,而华罗庚却渴望同时攻读七八门课程。经过一番慎重思索之后,华 罗庚决定只以“旁听生”的身份进剑桥学习,当别人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时, 他回答:“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剑桥当时有“世界数学中心”之称,在这里云集了各国的数学专家。华 罗庚参加了一个有名的数论专家研究小组,主要研究堆垒素数论中的问题。 在剑桥的两年时间里,华罗庚向华林问题、塔内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问题发起一连串进攻,接连发表了十几篇论文。在对塔内问题的研究中,还 发明了一个重要定理,被人称之为“华氏定理”。这个问题著名数学家哈代 过去也曾研究过,并且认为已无法继续攻进。他还把这个观点写进了一部即 将出版的著作。当他从美国回到剑桥后,得知华罗庚的研究结果时,高兴地 说:“太好了!你的发现很重要,这回我的著作非改不可了。……”

在剑桥的最后一年,华罗庚的《论高斯不完整的三角和估计问题》发表, 19世纪欧洲数学之王高斯提出的问题,被年轻的华罗庚彻底解决了。-优*品~暁?说^徃′ ·埂,辛^最!快¨这篇论 文轰动一时,华罗庚出色的成就赢得了各国数学大师的一片赞扬。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消息传来,华罗庚在剑桥再也无法安心工 作。按计划,第二年他应苏联科学院的邀请访问苏联,此刻他放弃了继续逗 留国外的计划,提前整理行装,回到多灾多难的祖国。

三、烽火年代

1938年,华罗庚被西南联合大学聘请为教授,一家人在昆明重新团聚。 战时的昆明,物价飞涨,货物奇缺。华罗庚一家人的生活十分艰难。为了养 家,华罗庚这个大学教授被迫改名换姓,偷偷到中学去兼课。为了躲避敌机 的轰炸,华罗庚一家挤在昆明郊外名叫黄土坡的小村子里。由于无钱把妻子 送进医院,华罗庚的第三个孩子就降生在破旧的茅屋里。“就叫华光吧!我 们家的钱又花光了!”华罗庚半是辛酸半是幽默地给儿子取了名字。

为了使华罗庚专心致力于教学研究,妻子吴筱元担负起全部的家务。她 精打细算安排全家的衣食起居,为了省钱,她宁愿自己跑很远的路去挑水, 并且亲自做全家人穿的鞋子她还抽空为商店绣些小手巾,挣点零钱贴补家 用。有时,夜深人静,当她忙完家务后,还主动帮丈夫抄稿子。正是有了这 位贤内助的全力支持,华罗庚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对于妻子的功劳,华罗 庚总是念念不忘的。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华罗庚不仅忍受经济上的困难,而且生命安全没有 保障,几乎每天都有日寇轰炸的空袭警报,即使躲进防空洞,华罗庚依旧钻 研数学。有一次,敌机将防空洞震塌,华罗庚被埋在土里,幸亏脸露在外边, 在别人的帮助下,费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从土堆里拉出来。

艰难动荡的生活,迫使一些教授自谋生路,有的改行经商,有的跑到国 外,而华罗庚却没有向生活屈服,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