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而且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因而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望,加之他们“志同气合”
(魏了翁语)慨然以斯文为任。+b¢o+o_k′z¨u¢n¨._c+o?m~魏了翁多次向皇帝上书,力陈推尊理学之必要,真
德秀以经筵侍读的身份,不遗余力地给皇帝灌输理学思想,深得理宗的信任。终于
使理学正式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褒扬和肯定。黄百家说:“从来西山鹤山并称,如鸟
之双翼,车之双轮,不独举也”。(《宋元学案》卷81)
魏了前和真德秀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李刚兴 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真德秀传》
2.《宋元学案·西山真氏学案》
3.真德秀《西山真文忠公文集》
4.真德秀《读书记》
5.《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66《西山真文忠公行状》
6.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
7.《论语》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 回目录
礼学师儒 吴澄
(1249—1333)
吴澄,字幼清,晚字伯清,学者称草庐先生,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县)人。,0`0?小?说*蛧¢ _已?发-布.最/鑫+彰\结?
他20岁应乡试中选,翌年春省试下第,乃归家讲学著书;大德末年除江西儒学副提
举;至大年间授国子监丞,升司业;至治末年超拜翰林学士;泰定初年任经筵讲官,
敕修《英宗实录》;元统元年因病逝世,享年85岁,谥文正。平生著作有《吴文正
集》100卷、《易纂言》10卷、《礼记纂言》36卷、《易纂言外翼》8卷、《书纂言》
4卷、《仪礼逸经传》2卷、《春秋纂言》12卷、《孝经定本》1卷、《道德真经注》
4卷等并行于世。吴澄是元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当世经学大师许衡齐名,
并称为“北许南吴”,以其毕生精力为元朝儒学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_卡¨卡`晓_说?蛧~ ^首·发_
一、颖异日发
吴澄出身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据危素《吴文正公年谱》和虞集《吴公行
状》记载,其祖父吴择为人宽厚,不屑细务,擅长于诗赋写作,又粗通天文星历之
学。父亲吴枢性格温纯,对人诚实谦让,与世无争;平日乐善好施,热心帮助他人。
有一年,其乡瘟疫流行,医生惧怕疾病传染,居然不敢为患者治病,以至于病灾日
益严重,弄得有些人全家老小卧床不起。吴枢眼看这种情况,心中十分着急。他遍
寻民间秘方,连日上山采集药草,亲手煎成汤药,挨门挨户送给病人服用,为不少
家庭解除了疾苦,使许多患者重新恢复了健康。乡里有些穷人死后无钱办丧事,吴
枢便慷慨解囊,尽力周济。一个人做几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吴枢
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一贯关心和同情穷苦人家,终生以助人为乐,由此深受乡里人尊
敬和爱戴。这个有一定文化教养和优良道德传统的家庭,对吴澄的一生无疑产生了
良好而深远的影响。
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正月十九日,吴澄诞生了。他从3岁开始,颖异日发,
与一般儿童迥然不同。当时,祖父特别喜欢他,经常教他读一些古诗,几乎随口便
能成诵。祖父见他悟性甚高,更加钟爱。日复一日,吴澄渐渐可以背诵好几百篇古
诗,家里人无不为此而感到莫大高兴,深信他将来必定会有大作为。母亲游夫人曾
带着他去邻村玩耍,有一位老奶奶见到吴澄十分可爱,便送给他一些钱币和水果。
吴澄恭恭敬敬地向老奶奶道了谢,随即收下了这些礼物。过了一会儿,他想到老奶
奶年迈体衰,生活艰辛,自己实在不应该接受老人家赠送的礼物。于是,他满怀内
疚,悄悄把钱币和水果放还老奶奶家里,才跟随母亲默默地离开了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