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则很少,仅一两件。这种明显的反差,既透视着父系氏族社会从开始阶段就已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又揭示出所崇拜对象生前和死后的非同一般的社会地位。
确凿的考古资料告诉我们,拥有大量随葬品的多为男性墓,可见男人在父系社会里是被崇拜的对象。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男女(夫妻)合葬墓,随葬品一般集中于男性一边,女性仅有一些纺轮和装饰品。在甘肃临夏秦魏家齐家文化氏族墓地里,曾发现不少的男女成人合葬墓,男性仰身直肢,女性侧身屈肢面向男子,还有的一墓3 人,男性居中,二女分左右,随葬品都集中在男性头上和脚下。这种现象不但反映了父系氏族制度的确立,而且也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崇拜的对象,都是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灵魂。
表现在灵魂崇拜方面的墓葬材料,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就是用大
① 《中华民族风俗辞典•丧葬礼仪篇》,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 年版。
② 《胶县三里河》,文物出版社1988 年版。
①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三联书店1959 年版,第534 页。
型陶器作葬具的埋葬现象。据目前考古资料所知,中国大约从仰韶文化时期,盛行着一种以瓮为主要葬具的埋葬习俗,称瓮棺葬,这种葬具多是用来埋小孩尸骨的。到大汶口文化时期,瓮棺则更为普遍,有的遗址还发现有成人瓮棺葬,但数量不是很多。在仰韶文化系统中,目前已发掘出近千座儿童瓮棺葬。如果根据中国大部分地区出土瓮葬的普遍现象来看,大体可以看出葬具有五种组合形式:第一种,以瓮和瓮相组合,葬法是两件瓮相对套,有的把瓮底打掉,把尸骨装到里面,这种现象在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均有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