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一战立威(续)
唐朝灭亡之后,沙陀人李克用建立后唐。`优-品~晓_说/徃\ *首`发!到末帝李从珂继位时,大将石敬瑭举兵叛变,并向契丹求援。契丹麾军南下,一举击败唐军,册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石敬瑭认契丹主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为中原人民所不齿。石敬瑭灭唐后,建立后晋,并于公元938年将燕云十六州拱手献给契丹。在此之前,燕云十六州一直在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
燕云十六州是指幽、(今北京)蓟、(今蓟县)瀛、(今怀来)莫、(今任丘)涿、(今涿县)檀、(今密云)顺、(今顺义)新、(今涿鹿)妫、(今怀来)儒(今延庆)武(今宣化)蔚、(今蔚县)云、(今大同)应、(今应县)寰、(今朔县东北)朔,(今朔县)大致在现在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山西的北部,地域广大,是中原王朝的北方屏障。此地一失,中原门户洞开。十余年后,辽太宗耶律德光终于找借口大举南侵,一直攻到黄河岸边。公元947年正月,耶律德光在开封举行登基仪式,完全用汉族皇帝的礼仪接受百官朝贺,表明自己已是全国的皇帝,称国号为大辽,改元大同,取大一统之意。但是,耶律德光虽然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土地,却没有取得人心。~1/7/k^a^n¢w·e?n~x,u¨e..~c·o′m/被占领地区义军蜂起,汉族降将也纷纷反水,耶律德光眼看占脚不住,不敢久立于在危墙之下,四月初一便尽载府库珍宝,率军北还。他在路途上偶得重疾,死在栾城。
在中原开封府的龙庭上,耶律德光只不过做了三个月的大辽皇帝,但影响深远。华北平原广袤无垠的沃野,开封城至尊至上的龙庭,给草原骄子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念想。因此,饮马黄河、占领河北地盘,就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耶律德光归途中看到战火后的满目疮痍,又闻义军如火如荼,对近臣说:“我此次南行有三个过失,使天下叛我。一是放纵兵士掠刍粟,二是刮民钱财,三是没有及早派遣诸节度(指降臣)回本镇。”我们相信,耶律德光的这三条经验之谈,肯定为后来的萧燕燕,乃至后世蒙古、满族的南侵者所熟读。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北方的屏障,也是祖先留下的土地,雄才大略之主念念不忘将其收归版图。公元959年,辽穆宗耶律璟游猎失政、残暴误国。后周世宗柴荣抓住机会,率军北征,水陆并进,势如破竹,接连收复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关(河北霸县)、瓦桥关(涿县南)、淤口关三关,后不幸病重班师,壮志未酬,英年早逝。/1′1.k′a?n¨s,h!u¨.*c¨o′m~宋太祖赵匡胤借陈桥兵变登基为帝之后,高瞻远瞩、老谋深算,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他集中力量,依次对西南、岭南的割据势力及强大的南唐用兵,却对契丹示以友好,并派孙全兴与其签订了友好条约。景宗耶律贤登基时,宋庭还派使者远赴上京祝贺。但赵匡胤念念不忘收复燕云十六州。这位崇尚节俭的大宋开国皇帝,连衣服洗得发白了都不肯换件新的,却在内府库储藏了大量财富。他曾密对近臣说:“石敬瑭割让幽蓟以贿赂契丹,使一方百姓陷于外境,朕甚悯之。朕打算等到库藏满三十五万时,就派使者与契丹谈判,若能归还我土地、人民,就把这些金帛全部做为赎金送给契丹;如若不可,朕将散尽金帛,招募勇士,以武力攻取幽蓟诸州。”到了公元976年,江南富庶之地尽皆平定,财源滚滚而来,但赵匡胤却遭遇“烛影斧声”之变,与世长辞,把堆积如山的金帛和深沉的夙愿,一并留给了他的后任。
宋太宗赵光义虽然有杀兄篡位、抢班夺权之嫌,屡遭史家质疑、诟病,却也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公元979年,他亲率大军征服契丹的属国北汉,之后乘余威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赵光义太心急了,想毕其功于一役。他不顾饷匮兵疲,不听部下劝谏,与辽军在高梁河展开激战,结果一败涂地。后来在雁门关、瓦桥关等地,宋辽各有胜负,但宋军元气大伤,朝内鸽派势力抬头,要求媾和之声鹊起,于是两国之间很是消停了一阵子。
守土有责是历代皇帝的基本信条,开疆拓土才能展现一代雄主的丰功伟业。作为堂堂大宋皇帝,赵光义始终放不下燕云十六州这份牵挂,何况还有高粱河之败的奇耻大辱未雪。公元986年,也就是辽太后萧燕燕摄政的第四个年头,宋知雄州开封贺令图等大臣上言:“契丹主年幼,国事决于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