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殿里的臭气还未散,谁敢有意见?
周延儒一番看似老成谋国的话,竟包藏着如此的祸心,要不是太后的分析,和那本贪污受贿的册子,大家就要相信了。,兰¨兰*文.学_ ^追-最*新,章`节¢
钱谦益更是连后背都湿透了,要知道,当初张溥最先找到的是他,出十万两银子和一成干股,还答应他,费用不够的话,还能追加。
好在他上次被吓破了胆,又家资丰厚,侄儿钱陞又为他赚了不菲的银子,他才没被这个巨大的馅饼砸晕,要不然,刚才被拖出去的就是他自己了……
而周家到周父那一代,己经没落,所以他才被巨大的利益蒙蔽了双眼,成了走私豪商们的代言人。
还是侄儿看得透,劝他“永远不要挑战太后的底线”,看看周延儒的下场,他心里不知是惊吓还是庆幸,一再告诫自己:牢狱里的水太凉,可不能陷进去啊……
没意见就散会吧,张蔷也不想在殿里闻那股子臭气:“顾问小组成员,移往乾清宫议事,其余爱卿都散了吧。”
顾问小组讨论两天,做出了如下重大决定:
一、将户部拆分为财政部、农业部和商务部,财政部专管税收和支付;农业部分管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商务部分管与贸易有关的一切事物.
部长为从二品,比侍郎高一级,比尚书低一级,财政部长由户部尚书毕自严兼任,农业部部长范景文,商务部部长王家彦,都是众望所归。/x/i¢a?o~s+h\u~o~g+u,a\i`.`c′o′m!
二、整顿市舶提举司,划归商务部,专门分管国际贸易。
三、重新定位沿海诸岛的百姓,和在东南亚诸岛生活的汉人,将他们视为大明百姓,鼓励他们探索海洋,只要能为大明带来财富,都是大明的良民。
…………………………
以上三项决议,随着邸报和《明报》的发行,很快就传遍了大明两京十三省,引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对于前两项,众人都好理解,太后要开海,要打破垄断,收取关税,损害的是走私豪商们的利益,普通百姓只会拍手叫好。
对于后一条,许多人就不理解了,大明一向将那些偷税漏税,逃到海上聚集的百姓,视为乱民、海盗,务要剿之而后快,现在,太后说那些都是大明的百姓,岂不是说海盗都成了良民?
有人指着报纸反驳道:“你看清楚了,太后说的是:能为大明带来财富的百姓,才是良民,换句话说,不向大明缴税,海盗还是海盗……”
张蔷在顾问小组会议上的讲话,也在官员们中间流传:“要想华夏在未来五百年,一首坐在世界的餐桌上,成为餐桌的主人,而不是作为菜品被摆上餐桌,大明的读书人,就要睁眼看世界。+新,完\本^神′站, \无_错?内`容^
西方人己经通过航海,在全球殖民,为西方运回了海量的财富,这些财富,足以让西方百姓挥霍数百年……
我大明若是再闭关锁国,将在这场殖民争霸的狩猎场上,沦为猎物,诸位若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沦为西方人餐桌上的菜,就得下场狩猎,擦亮钢枪,强健体魄,成为一个搏虎屠狼的猎人!
大明这些年来的天灾,是自然现象,这种现象,还会持续十几年,本宫奉劝诸位臣工:放弃幻想,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
推广新作物、开海捕鱼、移民辽东、开海通商,都是应对灾荒,富国强民的举措,希望诸位为了天下苍生,支持本宫!”
先是对贪官金刚怒目,毫不留情的拿下了周延儒,可以预料,以太后的性子,接下来,受贿的和行贿的,一个都跑不了。
再是对众官菩萨低眉,敦敦教导,将读书人的目光,引向了五百年以后……
………………………………
时间回到朝会当天,周延儒在文化殿被吓得屎尿横流的时候,翰林院里,也迎来了一场风暴。
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关象章,亲自带人前来,在庶吉士馆,拘捕了庶吉士张溥:“张大人,请到北镇抚司喝茶……”
翰林院里都是大明的学霸,在众学霸惊诧的目光中,张溥强作镇定的问:“本官一介清流,锦衣卫找本官何事?”
关象章脸上的笑容不达眼底,心平气和的问:“为何请你喝茶,大人心里不明白吗?实话告诉你吧,你为海商们当掮客的行为,东窗事发了,此刻,周大人正在文化殿一五一十的交代呢。”
众翰林都议论纷纷,交头接耳的相互打听:何事?何事?这位被南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