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让我做第二个老马?”丁冲霄笑道。+b\q′z~w?w·._n\e·t?
叶闪雷依然很严肃。“冲霄,这个钱是你该拿的,首先咱们报纸在联川还是很强势的吧,大小房地产商难免都要和你拉拉关系,你的报道可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买房时候的选择;再一个你帮他们出了主意,让他们一直卖不动的房子一连卖出去这么多套,这绝对是功劳啊,所以,我以为他给你一万不是给多了,而是少了。”
“昨天我还接着给他出了主意。”丁冲霄平静地说。
“就是啊!”叶闪雷觉得自己有点说动丁冲霄了,“每一行都有他自己的规律,该拿的钱还是要拿,没头没脑的钱咱们不拿。”
“那你说说你们这个口怎么拿钱?”冲霄说。
“这个以后有机会再和你慢慢说。怎么着,你还去潘洪涛那儿么?要去的话我当然陪你。”叶闪雷问道。+w.a*n^b~e¨n?.^o*r+g.
“去。”丁冲霄觉得对的时候很少会改变自己的决定。
“死心眼儿。”叶闪雷嘟了一句。
二十六 一桩陈年旧事的影响(1)
丁冲霄坐着闪雷车到富成房地产公司的时候,富成的办公室副主任正在忙活,见了两次,副主任和冲霄已经很熟悉,一脸笑容地问冲霄有何指教。
冲霄笑笑说:“能不能找个安静的地方?”
副主任心领神会,把他们两个领到隔壁的办公室。
冲霄说:“主任,你们送我的皮包我收下了,不过这个钱不能收。”
副主任笑了,“潘总的一点小意思,您就给个面子啦。”
“不是不给面子,无功不受禄,我也没做什么,你们千万别客气。”冲霄说,“最近我们报社也在查收红包的事儿,查得还挺严,所以这个时候我一定不能拿这个钱,就算您帮我个忙。¢萝-拉?晓-说! +追·罪,欣?章-踕,”
后面这句话是冲霄自己想出来的,富成的副主任听了还真信。副主任不再说什么,最终把钱拿回去了。
出来的时候,叶闪雷说丁冲霄纯属多此一举,丁冲霄望着他,终于开口了:“闪雷,你还记得以前联川时报的老薛么?”联川时报当年还凑合,但这几年一年不如一年了。读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联川时报记者老薛到他们新闻学院来找实习生,闪雷和冲霄一前一后都当过老薛的实习生。
“当然记得了。”闪雷说。闪雷跟着老薛出过两趟差,分别是去山东和西北的宁夏兰州,后来一次去重庆闪雷因为没工夫,就把机会让给了冲霄。
丁冲霄说,“那次我和老薛去重庆,给我的触动很大。那件事情我一直没有和你说过。”
那年和老薛去重庆,主要是去采访当地铁路局的一个车辆段和一个机务段,老薛一路上就和冲霄说了,自己“上头”有朋友,所以这次采访这两个段是通过上面打了招呼的,到了当地肯定接待得好好的。
那是丁冲霄头一次以记者的身份出差,甭管是正式记者还是实习记者,怎么说也是第一次出公差,不说喜出望外也起码是喜上眉梢,而且一去就是重庆那么远的地方。小时候在他们家乡,电视还没有普及,家乡的文化馆会请地方上一些能说会道又有点文化的人到馆里的会场说书,那时只有几岁的丁冲霄每去趟城里就爱听说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只绣花鞋》,那故事就是在重庆发生的。
路上丁冲霄发现老薛特能侃,一接触就知道老薛在媒体圈里混迹多年。他们俩是坐火车去的,因为老薛手里有“上头”熟人的“手谕”,他们坐车不但免费,而且乘务员进他们包厢的时候还叫老薛首长,老薛呢,头昂得高高的,很神气的样子,完全把自己等同于中央领导干部。但初出茅庐的丁冲霄一时半会儿还不适应。
老薛还真不是吹牛,他们两个到重庆那个车辆段的时候,段长副段长几个人早就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