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金兵可怕的战力及残暴行径,他又开始犹豫了,关键时刻,一位名叫李纲的大臣挺身而出:“陛下,如今国难当头,万不可再犹豫不决。当务之急,需速调各地勤王军驰援潭州,并重整朝堂,团结一心,抗击金兵。
若一味求和,只会让我大宋江山沦陷,百姓遭殃。”徽宗听后,微微点头,似下了决心,当即下令调遣勤王军,也同意赵翊号召义军的请求,并对李纲委以重任,协助抗金事宜。
勤王军星夜兼程,奔赴潭州。
而潭州城内城外,战斗仍在惨烈进行。赵翊、岳飞、宋林等人率领军民坚守每一寸土地,虽伤痕累累,却从未有过退缩之意。
在这战火纷飞的时刻,大宋的命运悬于一线,究竟是能在这些忠勇之士的守护下转危为安,还是会被金兵的铁骑踏破山河,无人能知。
但他们心中那团抗金的火焰,从未熄灭,照亮着这黑暗的乱世,也给大宋百姓带来了一丝希望之光,期盼着黎明能早日穿透阴霾,重现太平盛世。
随着勤王军的逐渐靠近,金兵也感受到了压力。
完颜宗望心中焦急,加紧攻城步伐,不惜一切代价,妄图在勤王军到来之前攻破潭州。
,!
他调集所有攻城器械,投石车不断向城内抛射巨石,城墙在猛烈撞击下摇摇欲坠;云梯如蚁附般架上城头,金兵嗷嗷叫着往上攀爬。
宋军将士们用身体筑起防线,一次次将云梯推倒,用盾牌挡住巨石。
但伤亡不断增加,形势愈发危急。赵翊望着伤痕累累的将士和岌岌可危的城墙,心中满是悲愤。
他振臂高呼:“大宋的将士们,百姓们!今日便是生死存亡之时,我们身后是家园,是亲人,唯有拼死一战,方能保我大宋!”这声呼喊如雷鸣般响彻潭州城,军民们士气大振,齐声呐喊回应,声震云霄。
岳飞这边,亲率岳家军精锐,专挑金兵攻城主力冲击。
他手中的长枪仿佛蛟龙出海,所到之处金兵纷纷倒下。岳家军的英勇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周边宋军,大家紧密配合,渐渐稳住了城防局势。
宋林则在城内四处奔走,组织百姓灭火、救治伤员、搬运守城物资。
妇女们也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为士兵们包扎伤口、送水送饭,孩童们帮忙传递消息、清理战场。
潭州城虽在战火中煎熬,却处处彰显着军民同心、共御外敌的坚韧。
城外,勤王军终于赶到战场。他们如汹涌潮水般冲向金兵,与城内宋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金兵腹背受敌,顿时慌乱起来,进攻节奏大乱。完颜宗望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得下令退兵。
宋军并未追击,他们实在是疲惫不堪,望着金兵远去的背影,众人瘫倒在地,脸上却挂着胜利的笑容。
这场大战,让潭州城千疮百孔,军民死伤惨重,但大宋的旗帜依旧飘扬在城头,山河未破,希望犹存。
战后,赵翊、岳飞、宋林等人受到朝廷嘉奖,徽宗亲自接见,对他们的忠义与英勇赞不绝口。
但他们并未居功自傲,深知大宋的危机并未彻底解除,金兵虽退,他日必当卷土重来。
在朝堂上,他们联名上书,提出强军、固防、安民等一系列治国方略,恳请徽宗改革朝政,为大宋的长久复兴奠定基础。
徽宗深受触动,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可赵翊知道,这只是口头答应,让他真正实施是不可能的,因为满朝文武可用之人太少了,整个朝廷的风气太腐败了,除非来场大变革,否则大宋石药难治。
喜欢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