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升级版的手榴弹也宣告成功。这种新型手榴弹,在外观设计、内部结构以及爆炸威力等方面,都有了显着的提升。
它的外壳更加坚固,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内部的装药经过精心调配,爆炸时产生的碎片更加密集,杀伤范围也更广。赵翊看着这些凝聚着众人智慧和心血的武器,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立刻下令,让赵显明先制造出六千支火绳枪,同时从军中挑选出五千名身体素质过硬、反应敏捷且具有一定战斗经验的精锐士兵,组建了一支全新的火枪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翊在心中暗自谋划着,这火枪队将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之一。
他要将这支部队隐藏在暗处,等待着最合适的时机,给金兵来一个措手不及,让他们在战场上见识到大宋军队的全新实力,“大吃一惊”。
对于手榴弹,赵翊则要求多多益善。他深知,这种小巧而威力巨大的武器,无论是在守城防御还是在进攻作战中,都能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
它可以在关键时刻打乱敌人的阵脚,为己方创造有利的战机。于是,科研部和军器监的工匠们日夜赶工,加班加点地生产着手榴弹,确保前线部队能够得到充足的供应。
至于火炮等其他在当前防御作战中作用相对较小的武器,赵翊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先暂时搁置一旁。
他认为,在当前金兵围城的紧急局势下,首要任务是确保东京城的安全,集中精力应对金兵的进攻。而火炮的升级改造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且在短期内难以对防御作战产生实质性的帮助。\零\点.墈/书* ¢已¢发~布\蕞+薪/璋·結\因此,他决定等到打赢这场保卫战后,再对火炮等武器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进。
反正关键的技术和思路他都已经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了赵显明和科研部,他相信,只要有时间和条件,这些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人们一定能够将这些武器变得更加先进和强大。
随着兵力的充实和武器装备的不断完善,赵翊开始精心布局军事防线。他让种师道和折敏柔的部队驻扎在离汴梁门较近的军营,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拱卫东京城的重要屏障。
在他们的军营旁边,是岳飞带领的五万精锐部队。这三支军队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紧密的三角防御态势。他们之间通过烽火台、信使等方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旦有敌情,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相互支援。
赵翊站在高处,俯瞰着这片布局严谨、气势恢宏的军营,心中充满了自信。他深知,有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和防御体系,金兵想要全力进攻东京,必定会有所忌惮。他们将不得不面对来自三面的威胁,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这,才是他心目中最为完美的防御策略,是他为保卫东京城、保卫大宋江山所构筑的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然而,在金兵的大营中,却是一片愁云惨淡、压抑沉闷的氛围。完颜宗望坐在营帐中,脸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仿佛能滴出水来。
此前与宋军的多次交锋中,他遭遇了一连串的惨败,这让他的威望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心中也充满了愤怒和不甘。而就在此时,军需官的一番话,更是如同雪上加霜,让他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重和焦虑。
“大帅,不好了!咱们军中的粮食如今只够维持一个月了。”军需官小心翼翼地走进营帐,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打破了营帐内令人窒息的沉默。
完颜宗望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茶水溅了一地。他怒目圆睁,大声吼道:“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不去周围的城池抢夺?难道我们的士兵都成了吃素的吗?”
军需官吓得浑身一颤,连忙低下头,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大帅息怒。自从赵翊担任宋军总统领后,便下令附近的城池务必坚守。
为了防止出现类似‘蔡九事件’的情况,他还建议宋徽宗下了一道极为严厉的命令:凡是私自脱逃或投降敌人的主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一律灭九族;不好好守城导致城破的,同样严惩不贷。这道命令一下,那些城池的主官们都吓得紧闭城门,加强防御。我们根本无从下手,多次尝试攻城都以失败告终。”
完颜宗望听后,心中一沉。他深知,金兵的优势在于野外作战,他们的骑兵在广阔的平原上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然而,攻城却是他们的短板,缺乏有效的攻城器械和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