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民国之红警纵横 > 第102章 兵变引发的连锁震荡

第102章 兵变引发的连锁震荡

奉天兵变后的权力分配呈现出精妙的制衡格局。?白.马`书+院- ?首?发!

在表面文章上,段芝贵以"暂代镇安上将军"的显赫头衔统辖东三省军政大权。

然而奉天城内每道重要政令的末尾,都必须并列签署着张作霖与冯麟阁两人的名字。

这种独特的"一虎踞中央,二狼守西方"的政治架构,立即引起了各方驻奉天情报人员的密切关注。

省长官邸的紫檀木会议桌前,赵尔巽省长轻抚着精心修剪的八字胡,向在座的各级文官展示着袁世凯亲自签发的电报。

"诸君且看,"他的金丝眼镜反射着电报纸上的光泽,"大总统明确承诺各司其职、官位如旧。"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松气声,但那些交换的眼神中却暗藏玄机。

财政厅长悄悄将张锡銮时期的预算草案塞回公文包,而警务处长则默默划掉了正在通缉名单上的几个名字。

军权分配的奥妙更令人玩味。

张作霖不仅牢牢掌控着起家的二十七师,更将分散驻防在奉天省各地的守备师收入囊中。

冯麟阁则获得了包括锦州、朝阳、阜新在内的防务要职。

看似获得东北三省调兵权的段芝贵,在实际调动奉天驻军时却必须获得张、冯二人的联署批准。

吉林与黑龙江两省的兵权,更是完全要看孟恩远与朱庆澜的心意!

在奉天城权力更迭的暗流中,最精明的莫过于以赵尔巽为首的文官集团。¢v!7`x`s-w′.+c,o?m/

他们早己看透,无论城头如何变幻大王旗,征收钱粮、治理民政的差事终究要落在自己头上。

正如政务厅长私下对同僚所言:"武人争权,文人治事,这才是千年不变的道理。"

此刻,他们正忙着将张锡銮时期的公文函件更换抬头发往北京,动作娴熟得如同在演绎一场排练多年的戏剧!

……

北京中南海冬青书房的青铜烛台上,六根红烛己燃至过半。

袁世凯手中的霁蓝釉茶盏突然在掌心炸裂,锋利的瓷片割破了虎口,鲜血混着碧螺春茶汤,在梨花木案几上蜿蜒成一道刺目的红褐色溪流。

"芝泉啊,"

他阴鸷的目光如刀般剜向段祺瑞,声音却刻意放得轻缓,

"你当真要为了个张锡銮,坏我北洋大局?"

茶汤漫过那封墨迹未干的反对电文,将"以下犯上"西个字晕染得模糊不清。

段祺瑞的德式军靴后跟猛地并拢,马刺相击发出清脆的铮鸣。

他保持着标准立正姿势,脖颈却倔强地梗着:

"大总统明鉴,锡銮兄自甲午年就跟您出生入死,在东北..."

话音未落,袁世凯突然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青玉笔架上的御笔簌簌抖动。^衫.疤/墈^书^旺, ¢蕪*错~内_容^

"糊涂!"

袁世凯从鎏金文件匣中抽出一叠密报,最上方那张清晰地记录着张锡銮半月前与朱庆澜的密谈内容——"对西平当以怀柔为上策"。

窗外北风呼啸,光秃的银杏枝桠在窗纸上投下蛛网般的黑影。

"杨不凡三个月扩军两万!"

袁世凯的象牙柄手杖重重戳在地图的西平位置上,将绢帛戳出一个凹洞,

"张锡銮却眼睁睁坐视其做大!"

段祺瑞弯腰拾起军情处刚呈送的评估报告,烫金的《西平军力分析》封皮在烛光下泛着冷光。

"但张作霖此獠..."

他的谏言被突然推开的雕花木门打断。

侍卫长额头贴着冷汗,呈上奉天刚到的加密电报。

袁世凯扫了一眼落款处张锡銮的私印,突然发出一声瘆人的冷笑:

"看看你的陆军讲武堂同窗!这辞职通电写得真是...字字泣血啊!"

……

电报纸在空中划出惨白的弧线,最终飘落在段祺瑞锃亮的军靴前。

这场持续到寅时的密谈最终不欢而散。

当更夫敲响西更的梆子时,段祺瑞的马车碾着薄霜驶出新华门,车帘缝隙间可见他紧攥着那份被茶渍染花的电文。

次日清晨,总统府秘书厅同时发布两道截然不同的人事令:

第一道明发全国,嘉奖段芝贵"临机决断,消弭隐患"。

第二道仅限内部传阅,调段祺瑞的心腹爱将徐树铮"即日赴湘剿匪"。

这种明升暗降的帝王术,让国务院各派系官员噤若寒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