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症,是胎毒所致。,3/3.k?a¨n~s_h,u¨.\c`o-m_它潜伏于生命形成之初,因外界因素感应而发作,这是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的。痘疹发作时,有的是染上时行疫气,有的是感受风寒,有的因饮食不当,有的由于受到惊恐,以一种病症引发其他病症,祸患繁多,变化难以预测。而且在痘疹患者中,顺利吉祥、易于康复的情况较少,危险、病情恶化的居多,有的即便用尽各种办法,也难以期望能有万分之一的治愈可能,这就是痘症难治的原因。古代有种痘的方法,起源于江西,后流传到京城一带。探究其来源,据说在宋真宗时期,峨眉山有神人出现,为丞相王旦的儿子种痘并治愈了病症,种痘之法于是流传于世。这种说法虽然看似渺茫难以考证,但以道理来推测,种痘确实有辅助天地化育万物的功效,以及因时因地制宜的巧妙之处。正常的痘症是在感染致病因素之后发病,而种痘则是在未发病之前施行;正常痘症是在已经发病时进行治疗,而种痘却是在未生病的时候加以调理。通过种痘,痘毒从表传入里,再由里透达于表,过程中没有其他各种病症夹杂其中,又有好的方剂从外部引导,在逐渐的熏蒸浸染之下,胎毒全部排出,又何必担忧痘症会祸患繁多、变化莫测,以至于良医也在无可奈何之际束手无策呢!这确实是一种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好方法。然而种痘这门技艺,大多是通过口传心授,医书典籍未曾记载,恐怕后人会将其视为荒诞无稽之谈,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承久远之后,没有可供考证的资料,致使如此精妙合理的方法,最终被弃置不用,种痘的神奇功效也被埋没,这难道不是太可惜了吗!如今将种痘的方法仔细研究,审慎详明地考量,编纂整理成书,使其永久流传,希望能成为种痘者的指引,让所有孩童都能平安健康。
种痘要旨
曾经考究种痘的方法,有人说取出痘粒中的浆液来种痘;有人说让小儿穿上出过痘的孩子的衣服来种痘;有人说将痘痂研磨成屑,干燥的状态下吹入小儿鼻中种痘,这种方法叫做旱苗法;有人说把痘痂屑用湿的状态纳入小儿鼻孔种痘,叫做水苗法。然而将这四种方法比较,水苗法为最佳,旱苗法次之,用痘衣种痘大多不应验,用痘浆种痘太过残忍。+看*书?君` -无?错_内¨容*所以古代的方法唯独采用水苗法,大概是看中它平和稳当。近代才开始使用旱苗法,这种方法虽然简便快捷,但稍微显得猛烈。至于痘衣、痘浆种痘的说法,绝对不可采用。水苗法之所以好,是因为它的作用很平和,不急不缓,逐渐进入人体。种痘之后,小儿身体没有受伤的地方,胎毒有逐渐发作的时机,几乎百发百中,效果迅速如同影子随形、回声相应,尽善尽美,可以效法并流传,是种痘方法中最优的。其次旱苗法虽然猛烈,但仍与水苗法相近,如果小儿身体强壮,或许还可以施用。至于痘痂怎样算是顺遂可用,选苗如何妥善收藏,天时怎样才算适宜,种痘时期怎样才是吉利,调养护理怎样才合适,禁忌怎样才符合规范,小儿的形体气质怎样才适合种痘,以及痘衣、痘浆种痘的弊端,都一一详细地条分缕析,列在后面。学习者一定要细心体会阅读,这样心中就会有明确的见解,不至于被其他错误的方法迷惑。如此一来,种痘的方法既好,那么成功也就必然了。
选苗
所谓苗,就是痘疹所结的痂。种痘这件事,完全依靠它来引导胎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选苗的时候,应当格外留神仔细观察,不可掉以轻心。这些痘痂中,有的可用,有的不可用,主要依据痘疹发病过程是否顺遂来区分。那些发病不顺的痘疹,痘粒发出时不尖圆,颜色不红润,痘浆不充盈饱满,所脱落的痘痂,颜色暗黑而且薄。这是天(自然因素)与人(自身因素)共同致病,体内与体外邪气结合导致的,即便侥幸痊愈,也不过是良医善于调治的结果,并非自然状态下的良好表现。像这类痘痂,绝对不能使用。而发病顺遂的痘疹,自始至终没有夹杂其他病症,痘粒发出时尖圆,颜色红润,痘浆充盈饱满,所脱落的痘痂,呈现苍蜡般的光泽,又大又厚实。这是得到了天地阴阳的正气,是极其顺遂的痘苗,收集起来用于种痘,效果就像回声一样迅速显现。但这样的痘痂非常稀少,遇到的机会不多。如果自己不能亲自去挑选而需借助他人之手,也一定要让对方亲自观察确认才行。¢1\9·9\t/x?t,.·c·o,m^否则宁可弃置不用,千万不要随意滥用,种痘之人一定要慎重对待此事。
蓄苗
种痘必定依赖痘苗,而痘苗之所以可靠,在于其气能与人体相通。倘若遇到热,痘苗之气就会外泄;存放时间太久,其气就